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期过半,作为高一学生的你,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记忆下来对你将大有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2、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

  产品不便运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4、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

  (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5、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2)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气污、水污:化工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1) 工业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

  (2) 工业集聚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8、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10、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村——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三)

  1、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4、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7、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8、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9、人口合理容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0、人口合理容量对整个世界来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32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