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一地理必修二内容繁重,有提纲作为引导将有利于复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 等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二、人口迁移:
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国人口流动: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目的:开发国土;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
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综合考虑多种资源,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它是一个极限值)。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目前技术条件下,估计世界环境人口容量100亿,我国16亿。 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计7亿。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二章
一、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
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
住宅区——面积最大(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要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 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地租越高)。
三、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范围(城市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区域,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资源、交通等;
四、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A、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用此表示)。
B、差异: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 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空间上——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
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 染等);
②交通拥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绿化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解决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三章
一、农业区位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
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
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
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
B、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水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东南丘陵的荼树——土壤;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
G、郊区农业——市场;
H、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鲜冷藏技术;
三、农业区位选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合理的区位选择:要考虑农业生产地价的高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需要土地面积的大小,农业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交通的迫切性等。
四、农业地域的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农业地域的定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征。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记忆](能认识P45图3.9小麦牧羊带位臵)
(1)特点: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和商品率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人口密度适中,既保证了足够的劳动力,又接近消费市场;生产方式、技术先进;距港口近,交通便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 季风水田农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
2、水稻的生产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水稻的生长习性: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从幼苗发芽-分蘖-抽穗适宜温度均在日均20℃~40℃,低温严重影响生长。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生长期内需求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总需水量相当于旱粮的2-4倍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水稻的生产条件:
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
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适宜水田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河湖纵多,水量丰富,灌溉便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6) 人多地少,喜食稻米的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7)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三低一高一大一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