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一的语文学习就会接触很多文言文的课文,那么文言文的翻译该怎么进行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掌握课内知识。
高考文言翻译命题,必定会遵循一个原则,即取材于课外,知识在课内。如前几年高考题中的“其”、“……之谓也”、“及”等等,在中学教材中就曾出现过。又如前面所讲到的“恨”、“除”、“见”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学教材中也曾出现过,如《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陈情表》“除臣洗马”(除,任命、授职),《孔雀东南飞》“府吏见叮咛”(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回忆课内的有关知识,记住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至于在《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18个常用虚词,在中学教材中则有更多的例子,在此不再列举。还有一些固定格式,如“虽然”、“然则”、“有所”、“无所”、“有以”、“无以”、“孰与”、“奈何”、“独……乎”,等等,他们各自都有比较固定的翻译,也是必须死记的。另外,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要掌握。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对文言教材要非常熟悉,要记住一些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例句,以便在做翻译题时能快速地回忆起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紧密联系语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言语句翻译不可能只是给出孤零零的一句话,而应该是给出一段文字,要求翻译其中的一句或几句话。翻译时必须对所给出的这段文字的意思作整体把握,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即按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顺序去思考作答。有的同学由于心理紧张,还未弄清楚整个文段的大意,就匆忙动笔翻译某个句子,结果往往会翻译错。词有多义现象,但在某个具体的语境中,却只能是某一个意义而不是另外的意义,这就必须紧密联系上下文作出判断。至于所用文段加了标题,注明了出处,并作了注释的,当然更要联系起来作综合考虑。
3、以解释为翻译。
在通常的情况下,某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中该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需要注意的是,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词却以双音节为主,因此,除一部分文言词可以用单音节的现代汉语词去翻译以外,大部分文言词要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去翻译。此外,还要格外留心分析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语,尤其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秋天漠漠向昏黑”的“秋天”,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指秋季;《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古义为“妻和儿女”,今仅指妻;《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小学”,古义为“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古义为“指出来给……看”,今常指上级给下级的指令;《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常用作副词,其义为:太,很,等等。如果不注意区别古今不同意义,解释往往就会出错,解释错了,翻译也就会错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应作适当变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解释与翻译有出入时,可根据语境作变通。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六合”,解释是“天地四方”,但若按此翻译会令人费解,可译为“整个天下”;又如《促织》中的“操童子业”,若按解释则为“从事童生的行业”,也会令人费解,可译为“正在读书”。为了使译文达到“信、达、雅”的要求,有时侯是必须作适当变通的。
5、认清用词特点。
作为考查内容的文言语句,其用词上可能会有某些特点,比如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或有通假字,等等。这在中学文言教材中是不乏其例的,如《过秦论》中“外连衡而斗诸侯”的“斗”,属于使动用法;对此认得清,辨得明,才能作出准确翻译。此外,还要认清通假字,要按其本字的意义翻译。如《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通“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通“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处理好修辞格。
①比喻。有些比喻句可照译,如《察今》中的“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有些比喻句不能照译,要作变通,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属筑成的长城”,因为这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若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长城”,若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至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篱”就难保留比喻了,只能译为“边防”、“边境”之类,不能译为“篱笆墙”。
②借代。如《五人墓碑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的“缙绅”代“做官的人”,由于现代汉语没有那样的说法,因此,在翻译时,要写出它所指代的事物。
③委婉说法。古文中,或因谦恭,或因避讳,或因求雅,有时采用委婉说法,如把上厕所说成“更衣”(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把会战说成“会猎”(如《赤壁之战》“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说法去翻译,而不能翻译为“换衣服”、“一同打猎”。
7、认清句式特点。
①介词结构后置的,要移到状语的位置,如《鸿门宴》中的“具告以事”,应译作“把项羽将攻打沛公的详情告诉(他)”。这种介词结构后置的句子,常带有介词“于”、“以”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定语后置的,要移到现代汉语表达中的正常位置,如《赤壁之战》中“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人马烧溺死者”等句子。这种定语后置的句子,常带有“者”字(当然,并非带有“者”字的就是定语后置,也并非定语后置的就一定带有“者”字,要注意区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宾语前置的,要移至谓语后面,如《鸿门宴》中的“沛公安在”,宾语前置也是有规律的,即是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时,放在谓语前;此外,一些固定格式如“何以”“何为”等,属于介词宾语前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谓语前置的,翻译时须颠倒过来。这种现象在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并不多见,最典型的例子是《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在《晏子治东阿》中也有这样的例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④被动句,翻译时要加上“被”字,如《报任安书》“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可译为“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8、补充省略成分。
文言文的表达是非常精炼的,其中一些成分省略掉了,翻译时,要把省略了的内容补充出来。如《促织》中的“试使斗而才”,前面省略了主语“上司”,“使”的后面省略了“之”,“才”的后面也省略了“之”,其中“才”属意动用法。这一句应翻译为“上司试着让它角斗,认为它勇敢善斗”。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代词“之”和介词“于”常常省略,翻译时要补出来。
9、保留原有语气。
保留原有的语气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忠实于原文的一个体现。比如是肯定语气还是否定语气,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是感叹语气还是祈使语气,等等,要注意区别,并按原来的特点进行翻译,不可随便改变。
10、译完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别字、病句要作修改。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