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记念刘和珍君》并不仅仅是一篇记念性的文章,它里面其实包含了作者的矛盾和反抗绝望的思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
《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阅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多阅读难度大的作品,务求把它啃深啃透,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经之途。这篇文章,我们虽然已在前面作了详细解读和探讨,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可供研究。下面提出两个问题探讨,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个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对鲁迅作了最全面而最恰当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你是否深深地感受到鲁迅的这三个“伟大”?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个问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秋,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作于1926年春,大体上写于同一时期。请你对照分析一下,两位伟人有何相通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探究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个问题:本题旨在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三个伟大”的具体表现,深入探讨文章内蕴的深刻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通过课文的语言赏析,我们已能理解他雷霆万钧、所向披靡的笔力。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深情地记叙了刘和珍的英勇事迹,讴歌了“猛士”精神,抒发了他对烈士的无限钦敬,表示了自己“苟活到现在”的内疚,为我们塑造了一座年轻的丰碑。但是,我们透过本文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这座世纪丰碑的伟大和崇高。反复诵读课文,我们感到自己的心随着一颗伟大的心在跳动,我们的血随着伟人的血在沸腾,心灵在净化,情操得到升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入木三分。鲁迅分析说,我们民族所以近乎衰亡而默无声息,就是反动派既用枪杆子进行血腥的武装镇压,又用笔杆子进行文化和精神的愚弄。这便昭示我们,为着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必须同时进行文武两条战线的斗争,而他自己就高举起了文化革命的大旗向着敌人冲锋陷阵。鲁迅还深刻地指出,中国庸人太多,正是他们“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因此,唤醒庸人,疗救麻木,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首要职责,鲁迅把“疗救麻木”当作了自己毕生的使命,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大声地呼喊他们“在沉默中爆发”。鲁迅对历史事件的剖析鞭辟入里。“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哀痛但不悲观,他透过现象看到了“中国女子的勇毅”,女子尚能如此,须眉不待多说,中国有了“微茫的希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三·一八”血案中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他告诫革命志士,在武装到牙齿的、嗜杀成性的、没有丝毫民主和自由可言的反动政府面前,中国是不能进行西方式民主的合法的请愿斗争的,革命不能有无谓的牺牲,中国的革命必须寻求另外的斗争形式。所有这些,对于当时正在浴血奋战的革命志士,是多么及时而振聋发聩的启示啊!鲁迅无愧于是革命者的良师和益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个问题:这是一道引申对比分析题,旨在启发我们既要认真研读课文,但是又要善于跳出课文,即古人所说的“入于其内又出乎其外”。分析时,只要求从课文出发对照分析,不要求作更多的拓展。
从课文具体材料看,两人都是忧国忧民,艰苦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冲锋陷阵。因此毛泽东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最强音,鲁迅发出“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誓言。但这时的鲁迅主要斗争在文化战线,他过多地看重中国国民的弱点,还没有找到革命的动力,还没有看到革命的出路,内心比较痛苦和悲观,所以“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他仿佛是一个流落在革命大军之外的孤军奋斗的勇武斗士。毛泽东则不同,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他不感到孤独,他周围团聚着许多战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他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时,他既是革命大军中冲锋陷阵的猛将,又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他激励革命志士:“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相关文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