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把握是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二【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用作语气助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三.【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四.【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

283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