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教学建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教学建议
1、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原因。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如,课文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3、小练笔的指导:
课后的泡泡,实际上是一则小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要提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节的有趣、好玩上,应该多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会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组(册)的学习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教学札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古代神话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内容神奇荒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古代劳动人民丰富大胆的想象,极力的夸张,及英雄人物的塑造,我们可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善良的心灵,美好的愿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夸父追日》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神话故事,想象神奇。《山海经》中就有最早的记录“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被收录的文章作为课文,又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几处简写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有夸张的想象,神奇化了。在教学中,王老师正是参透到了神话故事的意蕴,虚实融通,力求在读、品重点词句中,既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夸张,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又在反复朗读、对话交流、想象说话中,不断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勇气。人物的形象趋于丰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执教者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一句话,教学以生为本,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点击下一页查看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二课《夸父追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