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课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要让学生能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学习啦小编为三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剪枝的学问》课后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课《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篇1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经过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的交流,已流露在字里行间,读者心中自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剪枝”的意思,我结合导学单,要求学生课前进行了课外资料的探究。新课伊始,同学们交流了对植物剪枝的认识,经过这一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不仅了解了剪枝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究,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而是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整合,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学到读书的本领。

  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三类图片:剪枝图,花开图,果熟图。多方位立体地展示了桃园美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颇深。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抓住重点词语,如“挥舞”“一根根”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同时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这一部分学完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王大伯的自信和对来年桃子丰收的憧憬,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我重点放在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画出描写桃园美的词句,同时创设情境,要求同学们说说“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怎么玩的。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在课后,我对文本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正如教育家布鲁纳说的那样:“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此,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一开始,同学们都默不作声,似乎感觉这样的事情很少。我作了个提示,如种西瓜,一般一棵秧苗只让接一个瓜,其它的花蕾,瓜农一般都会给掐去,这样,接的西瓜才会又大又甜。后来,一位同学举到他家里做生意薄利多销的行为,让我和同学们感到很新颖很切合话题。接着,许多同学谈到了插秧、栽树的例子,这些证明同学们对本文的精髓部分已经掌握,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表扬。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对生字词的学习,以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为主,检查环节只一带而过,不够细致。部分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我的及时性鼓励没有跟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课《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篇2

  6月1日,我在实小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是《剪枝的学问》,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整节课有得有失,通过学员和导师的点评,收获很大,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开篇点题 引入正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始就由“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句中的“学问”,引出“剪枝究竟有什么学问?”,并抓住“我”的心理变化(即书后第四题)这条线,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循序展开,直至明理,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二、抓住了关键词、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如:咔嚓 咔嚓、剪刀挥舞、王大伯说的话等等),促进学生在朗读、品析中领悟到王大伯有着丰富经验、确实是种桃能手,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三、总结延伸 深化认识

  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这里设计一个问题: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许多好的例子,如:减少了错别字,是为了增加字的正确率;减少了缺点,是为了增加优点等等,更好的促进学生对道理的内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缺少思考空间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看到桃子丰收的景象的时候,师问: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回答:又惊又喜。接着师又问: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里本来是让学生说的,但由于学生缺少了思考问题的时间,结果让老师自己给说了,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范读

  例如:课文第四自然段,写桃园很美,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学生尽管读书了,而且我也让他们反复读了几次,可学生读得却没有兴趣,感受不到那种美景,如果老师给以范读,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课《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篇3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上这一课时是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感觉这样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最后,“我”的感悟给了读者回味揣摩的空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自读完毕后,出示生词,让学生举手回答哪些词语不明白,他们说,“挥舞、半信半疑、红润。。。。。。”等等词语。我说留待讲解课文时解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接着,在精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朗读从读长句子开始。我先出示几组长句子,指名朗读后,重点指导多音字在不同语境的读音变化。使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篇课文在我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个哲理对孩子来说有些深奥。我决定让孩子自己先谈看法。我让他们丢开辅导书,自己谈。我想看看他们谈的怎么样。有的同学说,舍弃了一些枝条,换来了更多的果实,这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有的同学说,有舍才有得。我接着问,可以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有的同学谈的很好,说坏的习惯就像是树上没用的枝条,不但不能结果,反而会损耗精力。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感受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从开头的“初闻大名”到“目睹剪枝”,最后他的话得以验证,“我”也心悦诚服,很多细节都与“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这句话暗合。在教学的分析过程中,我也注意了这条线的引导,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朗读的也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如何在文本与拓展之间协调,使二者互相融合,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研究。


猜你感兴趣:

1.三年级下册语文剪枝的学问教案及原文

2.三年级语文下26《剪枝的学问》习题参考答案

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计划

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篇

5.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

6.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308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