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分别是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
(宋)苏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注释】
①望湖楼: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是当时眺望湖中景物的楼。
醉书:酒醉中题写此诗。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这里形容云像泼翻的墨一样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跳珠:滚跳的珍珠。这里形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跃不定。
④卷地风: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材解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诗的大意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23课)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名作。从诗句内容来看,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突出景美,展现的是一幅西湖荷塘图,是一首写景诗。但如果我们来关注诗的题目,是说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的,分明是写事的,写送别友人之事的,是写事诗,是送别诗啊。其实这种在题目中就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古诗还是比较常见的,都是写事的,都是表达深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回忆之事,抒思乡之情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都是写送别之事,抒离别之愁的。因此,《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能单纯看作是写景诗,不能仅仅从感受景色的角度来教学;而应该看作是送别中写景,是借景抒情,景事交融应该是教学的立足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由事入景,感悟景色之壮美。
1、读题,重积累。由于教材编入的上一首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题目形式完全相同,学生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并知道是送别诗。此时,我们还可以“顺手捎带”,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积累:①这样题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②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③了解杨万里和林子方吗?你还知道杨万里的其他诗吗?(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诗自成一家,因号诚斋,当时被誉为“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传世仅为一部分,有《诚斋集》。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前两个积累是理解题目后的古诗分类巩固积累,同时学生比赛似的发言也激发了学习激情;第三个积累是人物生平的了解,属知识的积累,但主要是激发对杨万里的敬佩之情,奠定学诗的情感基础。
2、读诗,重理解。先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西湖荷莲景色之壮美,奠定学诗基调;再由学生自读,理解诗句意思;最后交流,重点理解“毕竟”“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从而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应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西湖景色的壮美。
3、训练,重悟景。对古诗所表达的西湖莲荷壮美景色的感悟,不能仅仅靠朗读来呈现,还应该运用语言训练的方式来呈现,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一是口语训练,让学生加上语气词说说诗句意思,表达出诗人的惊喜、赞美。例如学生会说:哎呀!到底是六月的西湖了,景色不与四季同啊!林兄,你看这景色是如此壮美啊——与天际相连的荷叶是无比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是不一样的红艳。这样的口语训练,融入了学生的语气和情感,使原本枯燥、机械的古诗翻译赋予了生活情景,富有创造性。二是描写训练,读着这优美的诗句,看着这壮美的画面,你能用笔描写出这西湖莲荷景色吗?启发学生从荷叶莲花的形与色、动与静、点与面等方面来描写出莲荷个体的可爱与画面整体的壮观,展示西湖荷莲壮美景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由景悟情,体会送别之深情。
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就还停留在写景诗的认识上,没有能认识到是送别诗,没有能体会到送别深情。我们还应该由景入手,从景色中感受送别之情。
例如,我们可以扣住“别样红”一词来组织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此时的荷花“别样红”呢?学生一般会结合诗句中的“六月”“映日荷花”来说出原因,是因为夏日阳光的映照使荷花不一样的红艳。这样的回答,说明学生还停留在理解景色的思维层面,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到情感的层面,教师可以追问:“难道今天的阳光比平时有什么特别之处,会使荷花别样红?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使作者感觉此时此刻的荷花别样红呢?”学生可能会说到是作者心情愉快的缘由,因为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会:今天心情好,会觉得什么都那么可爱,都那么美丽。或许是朋友林子方有美好前程了,或高中功名了,或升官赴任了,或回乡探亲了,或做生意发财了……总之他们是幸福之别,是喜悦之别。也可能是作者杨万里为人豁达,被眼前壮美之景所感染,没有象常人那样将离别当作是离愁,而是以诗来赠予林子方,祝福友人,勉励朋友。
关于杨万里当时送别林子方、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无法查到,但以上这种以多种假设的口吻,将体会诗情置于更为宽泛的语境之中,促使了学生多元感悟。这样的古诗解读和感悟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的,且是合情合理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习作范文:夜空的遐想
神秘的夜空中,挂着一弯明月。此时此刻,无论谁抬起头仰望夜空,都会产生无限的遐想。
深蓝色的天,像是一条蓝色的锦被,笼盖着沉睡的大地。那阵阵和风,便是母亲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抚摸着她的女儿。天边那一丝丝的云霞,忽而聚,忽而散,忽而还把月亮挡在了后面。这,又好似海洋中的朵朵浪花,那么弯弯月儿,便成了正晃晃悠悠地航行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是一幅多么深邃的夜图呀!
我久久地凝视着天上的明月,想:月亮,到底什么呢?莫非,这是太阳公公遗忘在天上的镰刀?莫非,这是天河上那座高高的拱桥?莫非,这是天上仙女嬉戏玩耍的秋千?莫非,这是……
正当我思绪万千时,妈妈端着夜宵走了过来。对,月亮还是母亲那慈祥的眼睛上方,那道淡淡的眉毛,弯弯的,似乎在向我微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寂静的夜晚,没有人们的说话声,没有车辆的喧闹声,只有稀稀寥寥的蝉鸣声与风吹声。我不愿打破这一片宁静,只有默默地看着、听着、想着……
夜深了,我也进入了甜甜的梦乡。隐隐约约的,我似乎听到了那首歌儿,《小白船》:“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一弯明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猜你感兴趣: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5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