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
1、本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教师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相关链接中的内容可供参考。文后的“选作题”可在学完课文后布置,再结合“展示台”交流展示。如果有条件,可以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要有个主题,可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第三自然段的“中外风景名胜”“幻想的境界”概括说明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可用填空、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概括,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资料解决重点、难点的能力。有条件亦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并表达出来。如,“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潺潺流水声,闻到了稻花飘香……”文中提到的景点,要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如,有的景观在过去的学习或搜集资料中有所了解,也许有的学生亲自游览过,这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要发掘好,从而促进学生的感悟理解。
3、教学“毁灭”这一自然段,要把课后思考题结合起来:
可采用换词、删词法,如,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有条件的可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也可在读文的基础上,组织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进而组织讨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感悟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果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可适机渗透近现代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进一步布置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了解当今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把本文的学习与习作中写读后感结合起来,习作内容及早知晓,范文及早阅读,把课文感悟与习作赏析联系起来。
4、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引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要在感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并讲求一定的方法。如,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引读法概括出几种建筑风格,边背边想象;第四自然段抓住“总—分—总”段式特点进行背诵。
5、本课有14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