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

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崧舟老师自2004年提出“诗意语文”的主张后,在诗意语文的道路上孜孜矻矻、上下求索,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和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篇一

  如果说在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时给予了我精神,那读《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就是给予了我面包。在《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里的每一个课品,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更让我对王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荷花》一课,简简单单的教学设计,课路顺着文中。朗读、品味、写话,语文的味道十足,特别是对一个“冒”字的赏析,称得上是关键词教学的典范!另一方面,王老师又以美为主线,让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荷花的美,将荷花拟人化、生命化、情态化,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创造荷花的美。语言学习与审美熏陶,既相得益彰又水乳交融。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发轫,便是这一课中的这个“冒”字!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里,王老师带我们走进这万园之园,“漫步园内”,“流连其间”,又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罪恶的大火把这“不可估量”的文明“化为灰烬”。他是把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捧给我们看,然后将它生生地摔碎在我们面前!于是,在“欢喜”与“悲痛”之外,我们没有任何转身的空间。在这一课里,学生所感悟的不仅仅是课文,而且是一段历史,面对圆明园,他们已接过了这份沉重,同时接过的还有民族崛起的信念。诗意语文,于“抑扬顿挫”的课堂节奏的建构中自觉寻求理想的情感解读模式。

  王崧舟用他的《只有一个地球》把我们带入了这样一种境界:透过那些迭出不穷的精彩环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字——“人”!不论是初读课文后的感悟,还是交流中的随机点拨,王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并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理解学生的情感,他是那么坚定地与学生站在一起,惭愧着学生的惭愧,伤心着学生的伤心。在王老师的心中,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情感的人,不是为老师的教学服务的机器。下是基于这种认识 ,他在竭力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自由。聆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中的人性从来没有被这样理直气壮地张扬过,人性的语文从来没有被演绎得这样震撼人心过。我们的课堂呼唤人性,我们的语文需要人性。诗意语文充满人性。

  在《一夜的工作》一课里,王老师致力于营造气场。他认为没有气场的课,不是诗意语文的课,有气场的课,就有教学魅力,有精神吸引力,有浓浓的氛围和情调,它是一堂课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的集中诠释和高度表达,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濡染。不知不沉地投入,悄无声息地习得,自然而然地感染,深入骨髓地浸润,这一切,正是课堂气场对学生生命气场的诗意教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老师《长相思》的教学被称为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奇迹。有人说:“他的课已经不能算作课了,严格地说,应该是个艺术品才是。”作为一个老师,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教学一生已足矣!在这一课里,无论是文本的解读、教师的语言、语境的拓展、互文的印证、角色的置换,还是所选的音乐、所用的图片,没有一处不是恰到好处,没有一处不是动人心弦。真是诗意如水,缓缓流过,境界渐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反之前华丽的教学风格,在这一课里,听不到任何激情的语言,看不到任何精美的画面。甚至感受不到课境的层层铺陈、渲染,而是用成功的“游戏”风格来进一步诠释“诗意语文”。王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课,当时被称为华丽的转身。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绝不是某种风格语文,诗意语文不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类型、一种流派,它是语言教学乃到语文教育的一种理想、一种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王老师用还原形象、创设意境、激活情感三大策略来感悟和理解三次“我的母亲”这一情感性语言,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认为: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怎么写”是“话语形式”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图”问题。“话语形式”涉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等问题,简言之就是关于语感的问题。而“话语意图”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问题,概言之就是关于境感的问题。若光有语感没有境感,那是小语文;而光有境感没有语感,那叫空语文。所以,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既有良好的语感素养,又有良好的境感素养,既能够关注话语形式,又能够关注话语意图。只有这样,才是圆融的、完整的语文意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老师《枫桥夜泊》一课是由文学到文化的探索,那寒山寺的钟声不仅温暖了张继的心灵,同样温暖了一代又一代跟张继一样的“愁眠”的心灵,温暖了课堂上学生的心灵,也温暖了中华民族一千二百多年来的文化历史。

  王老师把《普罗米修斯》解读为爱的神话。在课堂上,他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平起:一串神的名字。(二)蓄势:神与火。(三)直面:神在受难。(四)升华:爱是神唯一的语言。(五)突转:永远的神话。没想到王老师会将课的情感与精神境界再往前推一步,推向“爱”的最高境界,推向一切“拯救”原是“自救”,并移情孩子自身的体验。就这样,在千回百转之间,总有一些感动令我们凝眸顾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更让我惊讶的是王老师对《与象共舞》一课还进行了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他根据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了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不同的两个班分别进行教学实践。我不仅沉浸于两种不同的诗意之中,更被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超越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从王老师的十个课品里走了出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语文课是可以上得这么美,这么有诗意,真的可以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庆幸我是一位语文老师!

  诗意语文课谱的读后感篇二

  这学期初,我选了《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这本书。“诗意语文”不是一个名词,不是说有一个静态的、现成的诗意语文可以供我们去模仿甚至膜拜,没有,根本没有那么一个东西存在。诗意语文只能成为一个动词,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得到她、拥有她,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而在这样一个即时即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在王老师的《一夜的工作》这一课中,让我认识了一个形象饱满的形象。的人格,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齐寿。读《一夜的工作》,内心总有一种感动在激荡,总有一种崇敬在升腾,那是的人格力量。这简朴的一夜、这劳苦的一夜、这通宵达旦的一夜、这殚精竭虑的一夜,一再激起我们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怀和敬仰。在他的《枫桥夜泊》一课中,王老师绕过了一般执教者常常做足做实的“愁眠”二字,让我们站在时光前静静聆听,于是,那夜半的钟声就穿越时空,贴着水面,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在王老师的教学中我们也只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在千载之下依然悠悠,舒缓、飘渺,敲打着历史的回声,让我们回味无穷。王老师从陈小奇《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体现的诗的文化、诗的价值是什么呢?从“春风“这个自然意象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文化意象呢?……几个文本的解读我们只有赞叹的份――大师就是大师。王老师的《普罗米修斯》,他用的教学策略是层层激活和引领学生的“文化想象” 。第一用文化想象勾勒画面,让文本与情境联系起来。第二,用文化想象丰富内容,让内容催化文本理解。第三,用文化想象激发情感,让学生参与文本的再创作。第四,用文化想象促进思考,让学生走进文本精神的高处。想象神话,亦即想象新自我。这就是《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文本在诗意语文、文化语文上的终极关怀。

  是的,这些课,无疑是对诗意语文最生动、最具质感的诠释。但是,影响的焦虑并没有让他们失去自我。他们依然是他们,而我,也依然是我。诗意语文绝非某个人、某个团体的专利,我们行进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迎来各自的生命的精彩和诗意。让我眼睛一亮,我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直到全部阅读完毕,我都无法相信自己是近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这本书。我感觉我不是在“看”,更像在聆听邻家大哥哥在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还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底蕴从哪里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成堆的书籍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对教材的思考,也造就了精彩的课堂。

  行走在优美的文字内,畅游于诗意的教学中,感受大师的智慧与灵性,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像一阵细雨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 。是的,《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甜蜜,“我满心欢喜”。因为前行的路上明灯高照!

2998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