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课堂教育心得:以真实相对
编者按: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向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课堂上是如何做的吧!
汉语词典里,“真实”这个词有三个基本解释:
1.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2.真心实意。
3.确切清楚。
一个学生的行为,你看着咬牙切齿,怒火中烧,恨不能甩个巴掌过去,怎么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种,在语言上制止这个学生的行为;无效。
第二种,对这个学生采取隔离的措施,让他单独待一会儿;无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种,大发雷霆,以怒火相对;当堂有效。
第四种,发火后,课后跟这个孩子单独沟通,对他进行劝说;当堂有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种:暂停课堂活动,了解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行为,判断他的行为原因,并给学生建议。当堂有效。
第六 种:跟这个孩子示好,告诉他,他是个多么棒的孩子,你有多么喜欢他。无效。
这个孩子,你说东,他往西,你说这样好,他偏偏跟你反着干。他绝对有那个本事,怎么让你不舒服,怎么来。你气急败坏,他洋洋得意。
有时,他会拉着你的手跟他做游戏。有时,他把你单独喊出来,唱一首歌给你听。于是,你以为,嘿,有戏,我跟这个孩子有点connection(连接)了吧,他该正常一点了,该配合我的工作了吧。嘿,偏不,下一堂课上,他照样给你闹得鸡飞狗跳。
在这个孩子面前,我束手无策。问题摆在那,要解决。多少个夜晚里,一想起这个孩子,那叫一个恨的牙痒哪,问题始终不得解。忧心忡忡上课去,不知他会出什么状况,也不知自己是否有办法应对。
一次课上,因为一件风波,其他孩子们开始对这个孩子抗议起来。我尝试为这个孩子说话,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更加抗议,现场的气氛里满是怒火,我也开始恼怒起来。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试试这个。一个念头蹦了出来,虽感到不妥,但还是要一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直接爆发了“你的行为,太过分了。看到你的那个表情和动作,我恨不得给你一个耳光。我自认是一个脾气温和的老师,也是一个对学生足够包容的老师,但遇到你这样的孩子,我依然气得恨不得能狠狠揍你一顿。连我都这样了,我不知道你的父母面对你的时候是怎样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孩子们安静下来,没有声音。刚才的喧闹、愤慨通通没有了。那个孩子楞住,谁都不说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好,我们继续上课。”
那是我跟这个孩子纠缠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我的心里有一种“对了。”的感受。事后,有点担心,话会不会太重,伤着这个孩子,别的孩子会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偏见,心里惴惴不安的。后来发现孩子们都正常,彼此相处融洽,我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回想自己说过的话,那是真真实实,客客观观的感受,没有任何夸张与掺假。虽然带有情绪,但并不偏颇。
再者,说这些话的初衷是要跟这个孩子反映我对他行为的真实感受,并非为了打压或者批判他,让他感到难堪。
曾经使用过的那六种方法(也许要更多),是建立在压抑自己真实情绪感受的基础之上的。我从未正视过自己的愤怒,甚至想要掩饰自己的愤怒与无力感。我认为“一个老师,应该无论这个孩子发生什么,都能够去包容这个孩子,并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爱这个孩子。”所以,当我感到愤怒时,我对自己说,你怎么能够对这个孩子感到愤怒呢?你怎么能够不喜欢这个孩子呢?
我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抛在一边,拼命压抑着,试图“和平”解决问题,以自己不动怒为豪,但,越想要和平,越得到冲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后来,正视自己的内心,真实以对,事情才得到了转机与改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提出了“镜像阶段”这个理论。如果将母亲比作一面镜子,婴儿则从这面镜子上照见了自己,获得了“自我”的意识。
我这面镜子,是一面哈哈镜,孩子从我这里照不到自己的真实模样。我的语言表达着假假的包容,而我的情绪却诉说着真实的愤怒。这种语言和情感上的不一致,会让儿童感到困惑。
老师曾经跟我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他敏感的从父亲的言行间感到父亲对另一个孩子的喜爱胜过对他的喜爱。于是他问,爸爸,你到底是喜欢小明还是喜欢我?爸爸为了不伤这个孩子的心,回答说,喜欢你。其实,如果这个爸爸能够真实干脆地说,我喜欢小明。这个孩子反而就安了。”
真实的力量让人震撼。它促进人成长。面对它,需要勇气,需要深入内心,需要智慧。我已迫不及待地准备好了这一段新的旅程。
作者|李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