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老师对应试教育的感悟:应试教育的实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编者按:作者从事教育事业近30年,接触过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在他眼中应试教育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发表的文章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1990年商洛师范山阳分校毕业,笔者从事教育事业27年,教育对象包括学前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工作地点涵盖山区高寒地区、山区小县城和西安市,历经数次教育教学改革,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目标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减负”以及目前搞得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不否认这些改革,都或多或少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但静下心来,把目前的教育现状与22年前的教育状况加以比较,则不难发现,中国教育的实质并没有改,那就是中国目前推行的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举世注目的应试是高考。这一场考试几乎是人生的分野,万众注目。“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孟郊的《登科后》,描绘的是唐代科举考试高中后的得意,用来形容当今的高考固然显得有点夸张,但一考定终生却是相通的。用当年我的老师的话:“今儿的考试,决定你将来是穿皮鞋还是草鞋!”那时,国家干部才穿皮鞋,而农民大多都穿草鞋。话虽通俗,理却不假。于是,君不见高考前后真是全民疯狂,仅仅2012年就有为消除青蛙的鸣叫而毒死整池青蛙的,有英语听力考试时家长自发组织人墙拦车堵人的,有父亲去世两个多月母亲为高考向女儿隐瞒死讯的,有男孩结束高考后才得知父亲十二天前因车祸去世的,有乡村中学高考壮行校长祭旗学生含泪的,有母亲送考遇车祸女儿忍泪上考场的,有考生迟到不能进考场母亲下跪求情的,更不用说爱心车辆送考,交通管制为高考保驾护航等措施,把本不算炎热的六月搅得烦躁不堪。家有高三的孩子,就相当于在家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全家人心惶惶。学生的脸色是全家人心理晴雨表,学生每次模考的成绩则是全家人的幸福指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说高考是最后的冲刺,那么中考则是冲刺前的途中跑。中国目前的教育,已经形成这样一个链条: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必须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考上好大学,必须考进一所顶级高中。而好大学全国有几千所,但好高中一个省(市)也就那么三两所。所以拼中考的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拼高考。中考前进行的体育考试,是中考唯一可以钻空子的环节,于是有学生不惜以身试法,用皮筋扎住胳膊或者考试前用冰块降温手指会让测出的心跳慢一些,柔韧性考试时,双腿绷得不直等。有些家长也推波助澜,忙着找关系,托人情,目的也就为了体育考试中孩子跳远时能多报几厘米。
中考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丝毫不亚于高考。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心仪的高中,家长不惜掏巨资缴纳资助费、借读费等各种费用。目前,中国大陆学费,一般的大学一年学费是5000-8000元,而一所知名高中,一学期的学费至少都是8000元,有的甚至高达三四万元。如果是孩子靠实力被正式录取倒也罢了,如果分数不够,那三年高中花的钱,就以十万记了。但家长们乐此不疲,有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有的是为了花钱图个安心,有的是购买最后一丝希望。总之,中考的竞争一点儿也不比高考弱。
如果说中考是途中跑,那小升初就是加速跑。为了能上一所好高中,必须先上优秀的初中,这是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升初除了全市统一组织的小学毕业考试外,稍有名气的初级中学,都会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很多考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像赶场子一样,从这所学校考到那所学校。实力强的孩子,会拿到好几所知名学校的录取资格,会来事的家长可以把这些资格转让出去,价格不等,或许是吃一顿饭,或许是数以万计。小学毕业的孩子,也就十二三岁吧,这些花季雨季的孩子,迎来的不是彩虹晚霞,而是无穷无尽的补习班,因为几乎所有的初中在自主命题时都要涉及奥数题目。前两年,国家明令禁止不许考奥数,但这也丝毫难不住各大名校,因为考试题目可以不含奥数,但是非常难,小升初考试中出现诸如需要用数列知识才能解答的题目司空见惯。你不去专门学习,能取得高分被录取吗?
按说小升初是小学毕业班的事儿,那么小学低年级该消停几天,过几年快乐无忧的好日子吧?且慢,“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一句货真价实的生活写照。我的一位同事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千万别信那些教育家的话,学前班该学啥一定要让孩子学!”因为他听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没怎么重视知识学习,结果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跟不上,整天郁郁寡欢,本应天真活泼的六七岁小孩子,却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心事重重。因为班级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所以老师教学进度很快,教学内容也随之加深。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学得相当轻松,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同事,却换来了一个“灰色的少年”,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炼狱,打得孩子灰心丧气。
其实,竞争早已提前到学前班了。到书肆去转一转,那些五花八门关于胎教的书能大行其道,就说明现在的学习竞争也许提前到娘胎里了。
应试教育的衍生物是精英教育。历年中、高考结束,各级各类学校总会以各种名目宣传自己:北大清华上线几人,“2+7”院校(北大清华为“2”,紧随其后的七所院校为“7”,也就是中国大陆排名前九的大学,简称“2+7”)上线几人,一本上线率几何,二本上线率几何……人们关注的永远是那些成绩较好的精英。同行关注,家长关注,学生关注,上级主管领导关注,新闻媒体关注……众目关注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教师不得不关注。因此,一线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瞄准的是能够上线或临界上线的学生,并非“面向全体”(这一教育教学原则自从我接触教育就接触,刷在墙上,写在书上,只要有中国教育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这四个字,可谓无处不在),至少不可能以差生为教学起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翻开新课标教材,无论人教版,还是苏、鲁、粤教版,编者都有一个默认的大前提:每一个学生都无比热爱学习,而且学习能力无比强大。别的科目我不敢妄论,就拿语文来说,学生要在2.5个学期(高一两个学期,高二半个学期)内学完五本必修课本,共65篇课文(有些篇目里不止一篇文章),外加10本名著阅读和若干探究活动。注意,这里还没有计算作文指导。想要完成这些任务,除了对语文要爱到死去活来外,还得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比如名著阅读中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读一遍需要多少时间?读一遍能答对高考试题中那源自犄角旮旯的名著阅读题目?要知道“初唐四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王勃只学习语文,而现在的孩子语文只是他应试的九分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文尚且如此,其他科目自不待言。既然大家都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那么教师必须得关注。“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几句童谣已经流行了几十年,现在愈演愈烈。模考、月考、周考、摸底考、收心考……考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几成家常便饭。而分数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我曾经参与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第一条定的就是:“学生不能考出好成绩的教师绝不是优秀教师。”高考大如天,这是一线教师的饭碗;那换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说“分数大如天”呢?
在大环境的压迫下,教师只能舍卒保车,千方百计地保证上线率。因此中国的教育也就演变成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随之带来的是失败教育。考试必定有成绩,有成绩就有高低,有高低就有排名。不管国家怎么禁止,也不管教育家们玩什么概念,只要有考试,必定就有排名。有时是明里排,比如把成绩单张贴在教室内,按考试成绩排座位等;有时是暗里排,老师口头宣读,或个别通知家长。当然,老师也是有苦难言,因为家长关心这个,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不排名。每次考试后,排名靠前者家长与孩子欣欣然喜悦,排名靠后者家长与孩子施施然怅惘。久而久之,那些经历过无数次排名靠后打击的孩子,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过着极度自卑而压抑的学习生活。好在我们的教育专家智慧无限,发明了许多新名词来遮遮掩掩,不许称呼“差生”,取而代之以学困生、后进生等。但怎么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掩盖学习成绩不佳,在班级饱受歧视的事实。
历经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换得的大约是10%的成功者(二本上线),却得到了90%的失败者。即使那些考上二本的学生,也难免受到多次考试失败的折磨,因为人们总是眼睛朝前看,用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参照物。最终的结果大约是除了省状元外,其余的都是失败者。因为考上二本的人与考上一本的学生比是失败者,考上一本的学生与考上“2+7”的学生比是失败者,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与状元比,也是失败者。所以,中国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失败教育。
作者|金乾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