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与道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道家的学说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与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与道的关系
一、人化自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味茶人们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二、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中国茶道中道的理念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如果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对茶的认识上,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
二、贵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中国茶道中的禅与道的关系
我们常说茶叶是呈现出东方文化传统的饮品。而禅与茶几千年来的渊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关系之一,“茶禅一味”,这两者原本是两种文化,逐渐影响,逐渐交融。自从陆羽写就《茶经》,中国的茶道文化即正式形成。此后饮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人雅士之间,茶具、茶叶、环境、甚至水质,人格等方面也更加受到重视。自然,在寺庙里,僧侣们也选择以茶待客,茶在这时也逐渐变成了禅僧们开悟的工具,以及对于佛经,佛理的理解的物质载体。茶是如何引导禅门学人走向开悟,赵州禅师三称“吃茶去”,成为了茶禅合融的一个重要契机。
伊藤古鉴的《茶和禅》,也极为详细地从日本学者的角度介绍了茶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他将茶与禅的三个特征归于“不立文学”、“枯淡清寂”与“无一物”,正可以参考比较。
第一“不立文字”,禅学,禅则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是佛家六种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之一。汉语的禅定,是梵语“Dhyana”之音与汉语“静定”结合而成,静虑,是指心体寂静能省虑的意思,即在静定中观察思虑。禅也可以叫做定,但是在定中观察,思考,因此,禅亦不是用语言来加以说明的,在两宋以后,禅宗才出现了僧传,语录等著作。“禅总是令人自悟自得,自悟始于茶余饭事的实际生活,如同奴仆,任人驱使。”禅是在生活中品味出来的,在茶余饭后,在树下风中,禅是以心传心的观念之间传承的珍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道也一样。如果要学到真正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在观察中,在师父的言行中品味茶道之中蕴含的苦与甘。是有灵魂的,蕴含在浮沉的茶叶与飘逸的杯盏之间。执杯要轻盈,柔软而沉稳;茶叶要细甄,如飘花飞絮。所有的茶似乎是一样的,像所有的人生命都像是向死而生一样。但似乎也是有一些不同的,在不同的环境,感受到的意境与茶道的精神也是不同。杜继文在《中国禅宗通史》中将禅定的性质归结为心理学上的注意,即任何思维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精神集中,思考专一。认为“修习者趺坐静思,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以此控制自己的全部意识活动,使其按既定的构想和思维路线行进,从而达到特定的宗教幻境,或道德效用,或理论结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二,枯淡静寂。不懂禅宗的人总觉得念佛的辛苦之处。禅与茶在这一点是很相似的,苦只是刚入口时候的涩味,茶性之苦与佛教之苦的观念是一致的,先苦后甜即为人生。但从慧能开顿悟法门之后,禅就已经不受限于坐禅这一形式之中,而是在衣食住行的日常行为,在这之中体悟时时存在且最为普遍的佛家大悟。林冶在《中国茶道》中提到“茶禅一味”的思想基础,就将其概括为:苦、静、凡、放。苦在前文已经提到,后三字是指两者皆通过静寂的形式进行身心的内省,从凡事、俗事中了解与品悟,以及放下烦恼、欲望、牵挂等物品茶,或者参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无一物。六祖惠能称其是“本来无一物”,还有“毕竟无所得”之说。禅门弟子所追求的,是与事物内在的本质,做最直接的融合。因此外在的点点滴滴,对确切感知真理来说,只会是“妨碍”而已。丹霞和尚曾拿木质的佛像烧火取暖,“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至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院主喝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佛有何舍利。师曰:即无舍利,更取两尊烧。”这里的禅师,因为致力向内在的自我,寻求真正的佛性,而非外在的形象和符号。无一物就指的是坚决不向任何事物妥协,贯彻自己的行为原则的处事风格,意思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自己做自己。其实在这样一种出世的状态下,甚至生死都无所顾忌了。
伊藤列举的这些禅的特征,说明禅及其落脚点是“无所得无所悟”。贤者选择自己的生活,瞬息的生命里感受宇宙的奥义,正如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而这也应该是禅所具有的意义。
中国茶道与道的关系相关文章:
4.茶道与禅道
6.茶道与道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