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微观风险研究
时间:
张婷1由 分享
论文摘要: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为求生存与发展,将投资转向海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首选的自救方式。对外投资中的风险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生死攸关又是不可避免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为基础,分析了其对外投资存在的微观风险,最后针对各个风险,提出了几点风险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中小企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迅速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居于劣势地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但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2009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多为损失惨重。如何正确认识对外投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应对、风险防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国际间竞争及生产分工协作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大型企业,它还包括国外的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成为中小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性相比于大型企业更强。有统计资料显示,处于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如石油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中的企业几乎全部属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处于竞争性行业。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在国内处于行业较为劣势而企业自身实力不强的双重压力之下。
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愈发不景气,世界范围内弥漫着贸易保护主义气氛。贸易壁垒的增加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出口,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是应对全球日益加强的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法。
市场的激烈竞争、行业的劣势、贸易壁垒的增加,已经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市场、原材料、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求企业主动“走出去”。这不仅有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更可以让中小企业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改变目前所处的不利形势,谋求企业的长久发展。
2 “温州哈杉”对外投资微观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如影随形。对中小企业而言,投资也像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但其风险又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哈杉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杉”)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温州首家跨国公司,于1991年以手工作坊起步。1995年,哈杉开始进军俄罗斯市场,并与当地温州同行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后受到俄罗斯贸易壁垒的严重打击,致使企业无法在俄罗斯打开市场。为了摆脱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以及绕开各国反倾销政策,哈杉选择在海外建厂。哈杉最大的海外投资是于2001年在尼日利亚建立的哈杉大西洋实业有限公司。
2.1 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部分实体企业转向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而哈杉坚持着自己的生产计划。2009年,温州当地一家商业银行突然中断哈杉2000万元的贷款,这一资金链的斩断,直接减慢了哈杉的发展进度。当时,哈杉还在制定其在尼日利亚下半年一倍甚至两倍的生产计划,银行的终止贷款让哈杉措手不及,哈杉不得不缩小其海外生产的规模。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最为突出的瓶颈。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依据主要是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对于生产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暂时出现销售困难、市场前景不好,就难以获得贷款。在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下,金融机构更是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有限的贷款额度给予大型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限制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格。因而,中小企业不仅不能获得规模扩张所需资金,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更是十分匮乏。融资渠道的受限,让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很可能由于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无法实施。
2.2 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哈杉初期以接受代工生产(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s)订单为主要业务,它维持了哈杉的初期发展。2000年以后,哈杉每年可以接到的代工订单数渐渐减少,企业利润因此下降,OEM业务已经不能再作为该企业的核心业务。于是,哈杉转向自主生产普通男鞋,欲以低价销售策略占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随着温州的意尔康、奥康等具有其自身品牌的制鞋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哈杉的低价鞋渐渐失去吸引力。哈杉的产品滞销,市场份额渐渐缩小,企业陷入危机。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以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产品技术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容易被模仿是中小企业普遍的缺点。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属于防守型,目的多是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因此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品牌意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低价取胜的经营模式也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使得许多产品的海外市场丧失殆尽。
2.3 缺少具有国家化经营能力的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战略眼光
2005年,哈杉生产的鞋大部分滞留在尼日利亚的仓库中,经过调查发现并不是尼日利亚没有自我消化的能力,问题出在管理层。哈杉的管理层自信可以处理好与当地合作者的高管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哈杉管理层在与多家零售商签订合同时存在争论,签订合同后,零售商故意减少该企业产品的上架率。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国内员工的海外经营。目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成海外投资的当地化,大部分的投资是简单的将国内员工转移到海外。中小企业人员国际化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在国际营销、国际标准规范、国际投资等一些对外投资的关键条件方面,企业缺乏优秀人才。这恰恰与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须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相违背。中小企业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因而容易作出不科学的决策,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它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2.4 市场信息反映不畅,信息反映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在与东道国企业展开竞争时,往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加剧了决策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若购销渠道不畅,则易将企业带入绝境,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经营收益。哈杉在尼日利亚建厂的初期,为了降低市场调研的成本,企业主要依靠上游和下游合作者来了解市场状况。依靠二手信息来了解市场,使哈杉只能掌握滞后的信息,企业多次错失快速进行产品调整的时机。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中小企业必须全程进行监督,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未建立信息反应系统,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一方面,让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对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失去对市场潜在发展机会的把握,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企业错失退出市场的时机,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商业止损。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中小企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迅速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居于劣势地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但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2009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多为损失惨重。如何正确认识对外投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应对、风险防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国际间竞争及生产分工协作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大型企业,它还包括国外的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成为中小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性相比于大型企业更强。有统计资料显示,处于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如石油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中的企业几乎全部属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处于竞争性行业。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在国内处于行业较为劣势而企业自身实力不强的双重压力之下。
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愈发不景气,世界范围内弥漫着贸易保护主义气氛。贸易壁垒的增加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出口,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是应对全球日益加强的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法。
市场的激烈竞争、行业的劣势、贸易壁垒的增加,已经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市场、原材料、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求企业主动“走出去”。这不仅有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更可以让中小企业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改变目前所处的不利形势,谋求企业的长久发展。
2 “温州哈杉”对外投资微观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如影随形。对中小企业而言,投资也像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但其风险又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哈杉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杉”)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温州首家跨国公司,于1991年以手工作坊起步。1995年,哈杉开始进军俄罗斯市场,并与当地温州同行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后受到俄罗斯贸易壁垒的严重打击,致使企业无法在俄罗斯打开市场。为了摆脱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以及绕开各国反倾销政策,哈杉选择在海外建厂。哈杉最大的海外投资是于2001年在尼日利亚建立的哈杉大西洋实业有限公司。
2.1 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部分实体企业转向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而哈杉坚持着自己的生产计划。2009年,温州当地一家商业银行突然中断哈杉2000万元的贷款,这一资金链的斩断,直接减慢了哈杉的发展进度。当时,哈杉还在制定其在尼日利亚下半年一倍甚至两倍的生产计划,银行的终止贷款让哈杉措手不及,哈杉不得不缩小其海外生产的规模。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最为突出的瓶颈。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依据主要是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对于生产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暂时出现销售困难、市场前景不好,就难以获得贷款。在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下,金融机构更是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有限的贷款额度给予大型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限制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格。因而,中小企业不仅不能获得规模扩张所需资金,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更是十分匮乏。融资渠道的受限,让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很可能由于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无法实施。
2.2 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哈杉初期以接受代工生产(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s)订单为主要业务,它维持了哈杉的初期发展。2000年以后,哈杉每年可以接到的代工订单数渐渐减少,企业利润因此下降,OEM业务已经不能再作为该企业的核心业务。于是,哈杉转向自主生产普通男鞋,欲以低价销售策略占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随着温州的意尔康、奥康等具有其自身品牌的制鞋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哈杉的低价鞋渐渐失去吸引力。哈杉的产品滞销,市场份额渐渐缩小,企业陷入危机。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以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产品技术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容易被模仿是中小企业普遍的缺点。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属于防守型,目的多是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因此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品牌意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低价取胜的经营模式也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使得许多产品的海外市场丧失殆尽。
2.3 缺少具有国家化经营能力的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战略眼光
2005年,哈杉生产的鞋大部分滞留在尼日利亚的仓库中,经过调查发现并不是尼日利亚没有自我消化的能力,问题出在管理层。哈杉的管理层自信可以处理好与当地合作者的高管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哈杉管理层在与多家零售商签订合同时存在争论,签订合同后,零售商故意减少该企业产品的上架率。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国内员工的海外经营。目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成海外投资的当地化,大部分的投资是简单的将国内员工转移到海外。中小企业人员国际化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在国际营销、国际标准规范、国际投资等一些对外投资的关键条件方面,企业缺乏优秀人才。这恰恰与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须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相违背。中小企业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因而容易作出不科学的决策,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它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2.4 市场信息反映不畅,信息反映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在与东道国企业展开竞争时,往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加剧了决策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若购销渠道不畅,则易将企业带入绝境,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经营收益。哈杉在尼日利亚建厂的初期,为了降低市场调研的成本,企业主要依靠上游和下游合作者来了解市场状况。依靠二手信息来了解市场,使哈杉只能掌握滞后的信息,企业多次错失快速进行产品调整的时机。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中小企业必须全程进行监督,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未建立信息反应系统,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一方面,让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对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失去对市场潜在发展机会的把握,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企业错失退出市场的时机,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商业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