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参考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种特点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体现的尤为明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篇1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8年以来,美联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提振本国经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容易引起多米诺骨效应,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承担热钱大量流入、本币升值以及资产价格膨胀等量化宽松政策的成本。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势必受到欧美日货币政策的冲击。那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有多大?中国政府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回应措施来积极应对?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2010年12月―2013年3月间中美月度数据,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有效化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并为此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VAR模型是研究货币政策的有用方法。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构建一个包含中美在内的两国VAR模型。由于量化宽松是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能发挥作用时才被实施,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基础货币的投放,冲击的起点变量应为美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所以本文采用基础货币来代表美国货币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立模型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VAR方程中因变量对每个变量冲击的响应,考察扰动项的影响是如何传播到各个变量的。其后对结果进行方差分解,考察货币冲击对其他变量的贡献度。
(二)数据说明
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选用以下指标作为考察对象:
(1)美国基础货币(MB);(2)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于它具有对经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特性,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中国货币供应量( M2);(4)中国出口额(EX);(5)中美双边汇率;(6)中国工业增加值(IP)。这些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反映中国的产出水平,但由于 GDP 没有月度数据,实际GDP的数据搜集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适当更换了模型变量,选择和 GDP 高度相关的工业增加值来反映产出水平,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选用的样本数据是2010年12月―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所有的数据都经过季节调整,来源于美联储网站、美劳工部网站、中国海关网、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中经网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别从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定量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脉冲响应函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几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见图1和图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基础货币(MB)对出口额(EX)的影响。由图1可知,我国出口额对美国货币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一期是负响应,之后一直呈现正响应,这种冲击在第三期对我国出口额影响最强,随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平稳。这就意味着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中国出口额在一定时间之内产生正向波动,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趋于平稳。也就是说,美国基础货币投放对我国贸易状况是一种正向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基础货币(MB)对工业增加值(IP)的影响。由图2可发现,美国基础货币对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总体上是负向冲击,在第三期达到最小值,但这种冲击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平稳。这说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我国产出有负向作用,在短期显著,在长期则明显减弱。
2.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贸易传导渠道中对我国出口额和工业增加值的解释能力。对美国基础货币的冲击进行方差分解,美国基础货币投放对我国出口额的解释能力呈现递增趋势,在第七期达到30.32152%,表明我国出口额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大,对该货币政策较为敏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增加值解释力的最大值为15.488 03%,表明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产出也有一定影响。
(二)通过货币渠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脉冲响应函数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货币渠道对中国几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见图3、图4、图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基础货币(MB)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由图 3 可知,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美国基础货币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三期到第六期产生负响应,但在第六期后响应逐渐增强,在第八期趋于稳定。这表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使我国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逐渐增强,成为正向影响,并逐渐稳定。换言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是有正向作用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基础货币(MB)对工业增加值(IP)的影响。由图 4可知,美国基础货币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冲击在短期为正向的,并在第五期达到最大值,但这种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为零后负向增强。这说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我国产出短期有正向作用,在长期则产生负向作用。
(3)基础货币(MB)对中美双边汇率(EXCHANGE)的影响。货币供给冲击在中长期负向影响着双边汇率,这种负向影响在第五期达到最大后渐渐减弱。由于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美元贬值,当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没有增加的足够多时,人民币就会相对于美元升值。此外,美国的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带来利率的下跌,而中国的相对较高的利率将会吸引大量渴望获得超额收益的国际资本,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将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继续推进人民币升值。
2.方差分解
对美国基础货币的冲击进行方差分解,可进一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工业增加值和中美双边汇率的解释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解释能力逐步增强,在第十期达到最大值32.261 73%,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而我国物价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较为敏感。相比之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美双边汇率的解释力只有 7.67%,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渠道的传导对中美汇率的解释能力较弱。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因素的冲击会给当前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加强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监控分析,前瞻性地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做好应当有的应对预案。一是要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大对世界各国采取的抵御金融危机措施的系统性分析。二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抵御“美元霸权”和“廉价美元”。三是要始终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防止热钱回流炒作。四是要促进外汇储备进一步多元化,防止外汇储备“泡沫”放大。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谈中国经济“稳增长”背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与绩效
一、背景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中国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并在2012年二季度出现3年来首次破“八”,所有的数据都鲜明无误地指向一个事实:国内宏观经济不容乐观,三经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不可低估。在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我国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核心,由2011年的控通胀为先转向稳增长为先。“稳增长”主要是强调经济平滑下行,重点防范经济失速的风险和波动,这也意味着政府不会像以往那样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应对目前经济下滑的局面。
二、原因分析
中央之所以提出“稳增长”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减速,加大经济下行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过去,2009 年底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谓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2012年。美国和日本同样面临政府债务负担率过高的财政债务风险。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欧盟、美国等国家皆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一系列的债务危机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过度投资,产能过剩
近几年来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大量工业以及重复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过度导致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
(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
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主要处在资源、劳动密集的制造业环节,对物质资源投入的要求较高,资源大进大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了大量的资源耗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承载能力下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在过去的40多年,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极大受益于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为在土地、技术、资本等要素之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近些年由于生育率继续下降等原因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太低的同时结构层次低、附加值太低、缺少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时期能够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却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地区收入差距拉大、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影响社会稳定、消费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等,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三、宏观调控政策绩效评价
鉴于目前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虽然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就从目前我国出台的货币政策来看,仍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过去30年,我国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为17.5%,远远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后,使得2009年M2的余额达到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比GDP高19个百分点,M2占GDP的比率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年初以来,中央银行已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息,货币政策事实上已偏向“适度宽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财政政策而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通过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效果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过于依赖现行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首先,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赤字和债务规模过大,增大金融风险。其次,政府过度投资导致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由于国债投资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过长的回收周期和过低的投资效益,使得投资难以回收,投资的边际效益已经开始递减。第三,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支出,这对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四、相关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就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适度抑制大型基建投资的速度与规模
“稳增长”不可能靠低效率的重复投资,不可能靠低水平的产能扩张,因此应该适度抑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的 “稳增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表现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拖累,国际国内投资放缓,消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着力点。未来要更加立足于国内需求,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国民收入,重视改善民生,这是我国经济平稳向好的内生性动力和根本立足点。
五、结论
过度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的国家投资和短期的货币政策仅仅是经济“稳增长”的权宜之计,不是经济“稳增长”的根本途径,实现国民经济“稳增长”最根本是坚持可持续增长,扩大内需,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