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钱中文文学理论的创新性(3)

时间: 李文斌 邱紫华1 分享

审美反映论的提出,开启了文学的回归自律性之 门,这也是这一理论的提出所具有的最为重大的 意义.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性论与审美反映论是互 为根据、彼此依赖的。正因为文学是一种审美意 识形态,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才是审美的反映;同时 也正是因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的 本质特性才可以被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为了把 文学从政治从属论和庸俗社会学的包围中拯救出 来,钱中文先生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去阐述审美反 映论的内涵和特质。审美反映论是钱中文先生对 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生活关系进行系统描述的一 套理论,这一理论帮助我们把文学对现实生活的 反映跟科学理论对现实的反映区别开来。说到 底,只有把文学反映的审美特性阐释清楚,文学的 本质特性才能得到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础.
1986年,钱中文发表了他的一篇长文《最具 体的和最主观的是最丰富的》。文章题目来自黑 格尔《逻辑学》中论述其“绝对理念”的一段名言.
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言,这篇文章较为详细地阐述 了审美反映特有的、与哲学反映不同的创造性本 质。他说:“在审美反映过程中,生活现象、事物特 征引起了作家的注意,在对它们感受、感知的基础 上,引起创作主体对于对象的感情的体验,思想的 评价,并通过感性的、具象的审美形式,予以物化.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感知和认识,也有感情和思 想,既有想象和意志,也有愉悦和评价。这种种精 神现象,一旦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便全都渗透着感 情的因素,连思想、认识也不例外,从而构成审美 的反映。”[2]136可见,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 种综合了多种成分和因素的复杂动态过程,强烈 的感情色彩是其重要特征。在这篇长文中,钱中 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文艺评论中的简单反映论与 真正的反映论的区别,比较了哲学反映论和文学 审美反映的区别,探讨了审美反映的结构,接着阐 述了审美反映中主体的创造力及侧向主观的审美 倾斜在创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审美心理定势是审 美反映的动力源、审美反映与表现的关系等重大 问题,最后还谈到了审美反映的多样化和无限可 能性的问题。这是一篇论述极为全面、精到,论证 准确到位的重要理论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钱中 文的理论创新精神再次得到鲜明的表现。笔者认 为,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我们以重大启示.
第一,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姿态。在对 待蜂拥而至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态度上坚 持了吐故纳新,却又保证大方向明确不变,不改初 衷的策略。钱中文是坚定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 捍卫者和研究者。这与他曾经求学苏联的人生背 景不无关系。可以说,钱中文一生所作的文学理 论研究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不断完 善和充实、丰富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使其在创作 中不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西方现代主义 的各流派,钱中文一开始是相当拒斥的,至少是反 对和批评大于赞扬。现代主义作家们只关注揭示 和描绘人的潜意识的极端向内转倾向以及他们对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所作的不无偏激的攻击,使钱 中文很难接受他们。不过他自己在亲自去了一趟 欧洲,近距离接触了现代主义文学之后,看法发生 了一些改变。他说:“有相当部分的现代主义流派 的作品,还是极为曲折、深刻、审美地反映现实的.
凡是这类作品,如《城堡》、《鼠疫》、《女仆》、《秃头 歌女》、《蝇王》、《第二十二条军规》等,就像《追忆 逝水年华》一样,并不是完全按照现代主义文艺理 论创作出来的。……这类作品固然有对事物的一 定的客观性描写,但主要表现主体使用多种十分 主观的艺术手段,如象征、荒诞、变形来抒写主观 化了的生活流变。它们往往能够出人意外地抓住 现实的某些十分重要的特征,给以主观变形,使原 来的特征分外突出,而显出巨大的创新意义和审 美价值。”[4]149而与此同时,国内某些作家和理论 家们却正在醉心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和 传播,甚至是完全照搬,要提倡所谓“中国的现代 主义”、“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等,采取了全盘接 受的态度。钱中文则始终持一种谨慎的有保留的 态度。他依然执着地认为,现代主义不可能取代 现实主义,其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现代主义其 实是以一种貌似公允的方式虚假地解决了现实主 义的所谓“弊端”.
第二,在文学创作研究中的主客体并重倾向.
审美反映中,主体发挥了相当大的主导作用。不 论是侧向主观的审美倾斜,还是作为审美反映动 力源的主体审美心理定势的提出都体现了这一 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反映论是一种只强调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创作理论,钱中文始终重视客观 现实在审美反映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在他对 三种现实所作的区分当中就可见一斑,而且他始 终强调,文学必须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只是这种 反映有其特殊性,带有更多的主观感情色彩,是一 种综合了感性和理性、感情、认识与评价在内的反 映,是一种带有审美特性的反映。现实生活始终 是审美反映的出发地和源泉。而且他一再郑重地 指出:在审美反映中,客体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仍 然存在着,只不过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可以说 审美反映消灭了原来的客体,因为艺术并不要求 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但是又可以说它仍然存在 着,即客体的客观性特征被保留下来了”[4]142。正 是艺术形象中的客观性特征,延续和确证了客体 的存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创作中主体再怎么 夸张变形,突出强调主观性,仍然不能完全抹杀客 观事物的客观性特征。而且,“审美反映从来不限 于再现现实的形貌,在这一过程中,客观性比之对 事物、现象的形式特征的真实描写的理解,要丰富 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审美反映中的客观性特 征,表现为主体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揭示事物本身 的精神和特征,它的内在的本质和灵魂。没有这 种揭示,形似的反映将是一种真正的摹写式的反 映,简单的、肤浅的反映”[4]143。这样的认识是建 立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进行认真考察和反 思的基础上的,其维护和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原则的努力非常明显.
第三,理论研究中开放性的胸襟和气魄。钱 中文说,“审美反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它的 方式的无限多样与主客观双方密切相关。现实生 活是不断发展的,不断被改造的,因此它的内容无 限宽广,形式无限繁杂”。“另一方面审美反映的 多样性主要取决于主体的主观性、能动性,它的创 造性本质的发挥。主体就其本质来说是自由的”, “只有当主体不断接近客体的真理的时候,它才是 自由的”[4]160。这段话虽然是说应该就文学创作 中主客体随时变化发展的情况来不断适时地调整 和指导创作活动,但我们完全可以对此作另一种 引申的理解,那就是:审美反映论不是一个完美而 封闭的体系,既然文学活动中的客观现实在不断 发展和被改造,既然它的内容是无限宽广的,那么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日益丰富多彩的现实势必 就会要求有相应的理论来回应它。因此理论本身 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定于一尊,不能“老子天下第 一”,拒绝接受任何有益的改进和合理的完善补 充。另外,作为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人自身本来是 自由的,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主体有权 利根据变化了的现实,根据自己日渐成熟和完善 的认识来随时充实和修正其理论。总而言之,审 美反映论并不拒绝批评和质疑,而是一种随时准 备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来接受调整、补充和完善的 理论,这也正是它能够不断得到发展的根本保证.
3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