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 大数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 》

  摘要:大数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如开启“数据驱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搭建以受众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平台;跨界融合形成“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链;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课堂类型。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了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改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现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传播的特征

  1.数据驱动:大数据时代网络传播的独特特征。大数据孕育了新的传播模式:数据驱动,它需要利用大数据(流处理、并行化、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对受众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出这些海量数据的蕴含的价值,从而指导传播者进行设计、组织、传播、管理。比如,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数据建设行动计划。同时,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也在该次会议上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中融入了多种技术上的创新手段,智库、专家库提供了支撑,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手段”。由此可以判断,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最关键的是内容和形式能够吸引受众,借助数据驱动模式,发起更多地受众进行参与,进行数据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客观情况作出传播内容、形式、方法、工具、载体等方面的调整。

  2.受众中心:大数据时代网络传播的核心特征。大数据更多的意义在于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大数据的大体量、多类型、速度快、时效高的特征使得信息内容日趋繁杂,并使受众在面对众多信息时难以适、无法作出正确抉择。针对这类情况,大数据的挖掘和析出技术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大数据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分类匹配受众的类别和喜好,保护和吸引受众的眼球,防止其“荒漠化”,提升理论魅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不是抽象”分析而是“全面分析”,更能准确定位传播受众,确立“受众核心地位”,用“关系利益人”的管理视角服务受众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

  3.跨界融合: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共同特征。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服务融合成为大传媒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资源的重组和结构的重组催生和加速了新的传播变革成大传播格局,使数字信息能够构建新的空间和环境,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在技术的支撑下易于处置,从而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使“整融合”的媒介及其传播更具针对性,传播更具效果。“互联网+”具有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云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的萌芽。由此,“互联网+”本质上反映互联网从广度、深度侵蚀现实世界的动态过程。不难发现,“互联网+”和大数据密不可分,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发挥更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可以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社会课堂、实践课堂、创业创新课堂相融合,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互联网应用相融合。

  二、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现状

  1.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主题精准化不足。随着互联网、移动化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人们接受媒体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单一价值、单向度的“撒胡椒面”式的传播必然失败。精准传播是全媒体时代最有效的传播方式,针对性越强的传播效果越好。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过程中,根据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和战略,甚至相同内容的宣传,也要根据用户的接受习惯制作不同的版本。但是,由于理念和技术更新不到位,未能做到对于受众的科学分析和精准需求预测。因此,与我国6亿多的网民量的需求相比,我国主流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在“质”和“量”上都没能适应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各级党校网站,社科研究机构网站等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宣传教育网站缺乏创新理念,无论在版式还是内容上,并未体现各自独有的特色,大小网站千篇一律,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需要,也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充分展现。

  2.政治宣传与受众情感需求的存在偏差。以往对于受众的分析采取数据抽样的方法,由于无法搜集、分析与受众需求相关的所有数据,采取样本分析的精确性取决于数据样本的随机性。如果未能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很难针对广大受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对他们进行政治宣传和核心价值观引导。而大数据及相关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做到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对受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最合理的预测,以提高宣传和教育的针对性。此外,大多数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仍集中在将其视作“革命话语”。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并不突出的症结也正集中在宣传教育中“革命话语”与“建设话语”的衔接,这两者的衔接归根到底涉及到的是政治宣传与情感需求如何更好地对接的问题。

  3.网络传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尽管,现在有很多的公众微信号也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如人民日报、求是网、共产党员等,但是,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更主要的形式集中在网站传播,没能更好地连接起更多的新媒体,没能更好地发挥微信、易信的传播作用。形式上虽然这几年有了重大突破,图解“两会”、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解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复兴路上视频制作工作室制作了一批”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共产党人与你一起在路上“等获得网友热烈点赞转载的视频,但未能得到更大地普及。

  三、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途径

  1.开启“数据驱动”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多屏互动”、“移动互联”成为常态。多屏互动是指基于DLNA协议或闪联协议,通过WIFI网络连接,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如常见的基于ios、Android、Windows等不同操作系统上的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可进行多媒体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展示内容,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它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的,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陪伴他们的时间愈来愈长。如今,在很多大学校园中“低头族”已经十分普遍,而“手机控”更是大有人在,手机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学校里,教师借助多屏互动和移动互联教师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将自己的讲义、多媒体课件、需要讨论的内容、时政新闻、微课、微视频等直接分享给学生进行讲解和对学生作出要求,而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QQ、微信)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或者答案回馈给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将手机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成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沟通和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摆脱过去死板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力和参与度。

  2.建立以受众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机制。首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传播内容与传播服务同等重要。大数据的数据量大、类型繁多的特征使得信息内容呈几何级递增,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形成信息过剩,所以对数据的挖掘和析出成为关键。但内容创造和开发只是传播的一个方面,还需要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对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做到“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也就是要尽可能在适当的时间,把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者。所以,大数据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需要大数据的服务,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传播受众。通过对信息接收者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即时地分析,就能够为受众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和更有吸引力、更具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内容。一方面,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分类匹配受众的类别和喜好,保护和吸引受众的眼球,防止其“荒漠化”,提升理论魅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定位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受众,确立“受众核心地位”,用“关系利益人”的管理视角服务受众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其次,借助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通过大数据了解受体的个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主体、内容、形式、途径,效果、受体)现状,对于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受体、载体、内容和形式进行预测,从而合理地掌控和设计个性化传播途径及传播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更具针对性,进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此外,对于不确定的受体来说,“按需分配”的资源技术使他们得以快速且低价地获取信息,可以将我们党和政府最新的政策有效地传达给他们,有助于传播正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有助于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再次,大数据技术有能力建设更为开放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网站。“开放”强调的是网站的科学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上面提到的数据预测和多屏互动以及移动互联就能做到开放的要求。“生态”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更加的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据种类丰富、信息量大、数据更新快、高科技含量高。广大的传播受众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元素中将会更加倾向于有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切合时政和高技术支撑的网站、网页和论坛。对此,马克思主义传播网站完全可以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借助图片、图形、图解抽象的原理,还可以借助图表、数据对有些内容进行对比由受众自然而然得出结论。2014年12月14日,张维为教授的主题演讲《在全球比较中看“中国模式”》中采用了大量的客观事实、数据信息将中国与其它国家作比较帮助受众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受众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会相对容易,印象会更加深刻。借助数据网络平台,就能够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更为积极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形成网上网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合力。

  3.跨界融合形成“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链。“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在改变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时,也改变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影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引领了教育的变革。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核心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其它专业知识传播、心理健康传播、创新创业传播、社会服务传播、时政新闻解读传播等借助互联网平台相连接,把马克思主义教育融入到大中小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才能更深入地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而在此基础上,随着大数据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媒介融合式的数字传播平台成为“整融合”的形式,不仅互动性强,还能使数字信息能够构建新的空间和环境,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在技术的支撑下易于处置,从而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使“整融合”的媒介及其传播更具针对性。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既是数据的贡献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既充当了主体,又是受体,在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效果的同时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主体。

  参考文献:

  [1]聂磊.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受众分析与传播策略[J].新闻大学,2014,(2).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毛莉.精准传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9).

  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 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机理及防御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但在网络时代到来的同时,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己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威胁。本文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病毒基于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原因,然后概述了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的新特性,最后探讨研究了这类计算机病毒的防御策略,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原因分析;防御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无形中已经深入到人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交流还是出门旅游,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上升。利用网络全球互联的特性和网络系统自身的漏洞进行广泛传播的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了现阶段计算机系统面临的最主要威胁。基于此,了解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机理,同时研究相关的防御策略,对保障计算机系统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病毒基于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原因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网络本身具有的安全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球上数亿的网络用户和上亿台计算机,组建了全球错综复杂的互连网络,但也正是由于Internet技术这种大众化的开放性,使得整个网络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Internet一直使用的TCP/IP协议本身具有各种安全漏洞,在Internet网络使用该协议的网络系统时,会面临着病毒恶意侵入计算机、阻止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盗取用户信息和非法破坏用户计算机数据等潜在威胁和破坏行为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用户缺乏安全意识

  用户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注册的一些的账号缺乏安全意识同样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中央原因。有的用户在注册账户时设置的用户口令过于简单、有的用户随意将帐号密码透露给陌生网站等情况,这都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安全问题,为病毒的传播奠定重要基础。

  1.3恶意的人为攻击

  有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人会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恶意的破坏,恶意攻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类。主动攻击指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者利用网络漏洞有选择性的破坏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自身的目的。而被动攻击指互联网用户在正常上网的情况下,重要的网络机密信息被窃取或破译。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得一些重要的网络信息被泄露,导致用户和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1.4软件本身的漏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黑客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因素,黑客经常利用网络软件的漏洞和缺陷对其进行攻击。在编写软件是软件设计编程人员为了方便自己在软件中设置了“后门”,这些后门虽然大多难以被发现,但一旦这些“后门”被发现泄露,黑客将会很容易的利用这些“后门”侵入用户计算机进行破坏和一些非法操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的新特性概述

  2.1传播介质与攻击对象更加多元化

  与传统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式相比,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更多的是通过各类通信端口、网络端口甚至电子邮件迅速进行传播,所攻击的对象也由个人电脑转变为了为所有具备网络协议的各类工作站甚至于大型服务器,进而引起网络拥塞和瘫痪、机密信息失窃等严重后果,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具有更多样化的编写方式和变种传统的病毒多利用

  C语言等汇编语言编写而成,随着网络技术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不断成熟,以JavasSriPt和VBScriPt为代表的各类脚本语言开始广泛应用于病毒的编写,这就使得病毒的变种越来越多,利用反病毒软件对其进行搜索和清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3智能化和隐蔽化成为病毒的重要发展趋势

  现阶段,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常常用到隐形技术、反跟踪技术、加密技术、自变异(MutationEngine)技术、自我保护技术等等,整个病毒向着智能化和隐蔽化不断发展,这就使得针对某一种病毒技术开发的反病毒措施越来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

  3.1校验和法技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部分病毒寄生于其它的文档程序,无法所单独存在的。因此,病毒感染文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档案大小增加或档案日期被修改,因此,对病毒的防御措施可考虑从此处着手。在使用文件之前,可将硬盘中的所有档案资料进行汇总和记录,得出文件的校验和,然后将所得出的校验和写入到别的文件中进行保存,这样在使用文件之后,可将文件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进行比对,进而发现文件是否感染。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考虑将校验和检查程序常驻于内存中,每当应用程序运行时自动与预先内置的校验和相比对。

  3.2行为监测技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多引导型病毒都会以硬盘的Boot扇区和主引导扇区作为主要的攻击对象,其原因在于当系统启动后会执行INT13H功能,来完成系统的各种初始化设置,此时引导型病毒将会启动,并在扇区内放置病毒所需的代码,这样会导致系统加载病毒代码,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又如木马类病毒为了完成信息的窃取,会将自身的代码复制于.exe等常见的可执行文件中,导致用户在执行这类文件时会同时进行病毒的写入或是进行病毒的二次传播。基于此,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对病毒进行检测,进而防御和消灭病毒的方法称之为行为检测技术。

  3.3特征代码技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特征代码技术最早出现于SCAN,CPAV等著名的早期病毒检测工具中,现已发展成为了用来检测已知病毒的最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方法。其实现过程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采集计算机病毒样本并抽取病毒的共有特征代码,然后是将特征代码纳入建立好的病毒数据库中,最后是检验待检测文件中是否具有病毒特征代码。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将病毒的特征代码与数据库中的代码一一对应,从而判断文件感染的病毒类型,最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消灭病毒。

  4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基于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使得计算机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为了营造一个一个安全绿色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维护人员应投以更多的热情,以认真的态度去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和防御策略进行研究,从而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2013,4(20):190-19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宋强松.计算机网络病毒机理及防御策略研究[J].网络技术,2013,5(17):67-6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董迪.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检测研究[J].计算机系统工程,2011,2(45):147-148.

  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篇三

  《 网络传播环境中图书馆信息服务完善 》

  摘要:本文以网络传播环境为背景,围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化,从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信息服务优化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网络传播;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一、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都是以自身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为基础,这种服务理念可以称作为“资源中心论”。虽然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中,也经常会提及类似于“一切为了读者”和“读者就是上帝”等口号,但是这种理念也仅仅局限在语言方面而并没有付诸于实践,这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用户难以参与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以及共享当中,同时也难以让用户已自身需求为依据来享受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但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中,这种口号具有了转化为实践的可能,通过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运行的各类媒体,高校图书馆用户能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控制,同时可以通过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来参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这让高校图书馆用户同时具备了信息资源使用者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双重角色,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用户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而也正因为如此,高校图书馆用户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使用习惯以及相关行为,对网络传播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及其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也让“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成为了重要的中心思想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信息与资源共享性的强化

  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中,服务对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高校教职工与高校大学生群体,并且高校中的各个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掌握信息资源的结构之间存在着组织分散、联系不强等特征,这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然而,在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虚拟馆藏与传统物理馆藏的结合,同时,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机构之间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能够依托于互联网媒体实现共享,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受众都能够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如在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在使用开放协议、开放标准的基础上,高校中的不同图书馆、不同高校之间的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之间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实现融合与共享,而作为网络受众,只需要在具备网络的情况下,就能够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提高图书馆员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信息服务能力

  首先,高校图书馆员应当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扮演信息资源的把关者角色,从而为网络传播以及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营造健康绿色的空间。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具有良莠不齐的特点,并且信息资源的传播环境也相对宽松,因此,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使用健康的、积极的信息资源来挤压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与传播空间。同时,高校图书馆员应当成为网络传播规范的倡导者,并有必要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种被用户广泛接受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用户能够通过自律自省来对自身的网络传播行为以及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其次,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扮演信息导航者与信息素养培训者的角色。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具有着无序性的特点,而要让高校图书馆用户获取这些信息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对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更具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利用搜索引擎、菜单式导航等技术将网络信息资源变得有序化并有条理且充分的提供给高校图书馆用户。另外,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资源的获取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发挥出提升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功能。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员要针对用户开展信息检索技能教育、导读教育以及网络资源检索方法教育,从而让高校图书馆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阅读目的、阅读需求等快速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在掌握文献传递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参与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当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对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做出发展与完善

  首先,高校图书馆需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服务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是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仍旧是高校图书馆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这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开展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优化工作。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用户参与到建设与优化过程中,以便提升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其次,在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构建多媒体网站,从而逐渐打造自身的信息服务品牌。从信息资源的存储媒介来看,网络传播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在馆藏信息的存储与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要突出与拓展这种优势,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构建多媒体网站,并在网站中呈现出具有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的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等,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和音乐艺术供用户欣赏,从而使网络传播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对用户的吸引力。另外,品牌构建对于强化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忠诚度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品牌不仅需要构建,还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与维护。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公共活动与多种宣传形式来提升高校图书馆及其多媒体网站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并重视对自身信息资源的补充与特色内容的打造。

  【参考文献】

  [1]任俊霞,姜长宝,季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李伶.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08.

有关网络传播毕业学术论文范文推荐:

1.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2.新闻传播学术论文

3.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4.毕业论文范文

5.毕业论文范文

6.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新闻传播

7.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161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