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康复心理学的论文(2)
有关康复心理学的论文
有关康复心理学的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康复心理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康复心理学是教育康复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性与适用性兼容并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心理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康复心理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5-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推行,特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表现为特殊儿童障碍类型增多、程度加重、多重障碍儿童数量增加等,对教育和康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双重需要,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培养单一教学型教师变为培养具有教学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能的老师。201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康复心理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步入师范生的视野内,成为教育康复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性与适用性兼容并存的特点。由于涉及大量的医学、康复学、心理学的名词、概念、理论、技术等内容,凸显容量多、专业领域跨度大、学科内容新、实操性强等特征,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有一定难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康复心理学》的教学效率,提升教育康复专业的人才质量。
一、《康复心理学》教学低效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被动的学习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或使用课件呈现)、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以教为主的师生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被老师“牵”着走,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讲授的进度快、内容量大、交叉知识多,学生易出现“腾云驾雾”的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重知识传承、轻技能指导使学生会“说”不会“做”
“知识传递型”教学观在我国高校仍然占重要地位,教师习惯于把“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只追求按时讲完授课内容,却忽略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有“知”少“行”,知行脱节。造成学生实操性差,技术水平低,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离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灌输式教学剥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言堂”的“师说”教学占据了大量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教师以学术权威自居,把教材神圣化,剥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缺乏活力,教学成为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
二、《康复心理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教学有效性所采取的教学行动或教学行为[1]。应用于《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有:
1.教师主动提升专业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教师作为康复心理学的施教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自觉打破学科壁垒,树立大康复观,构建宽广的学科通道,从单一学科的专家转型为具有现代康复医学观的高素养、宽视野、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康复家。由于康复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步入大学课堂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任课教师不能仅仅是传授现有教材上的知识,更需要在实践领域研究大量的心理康复现象,通过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生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
概念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即通过图示的方式结构化、可视化地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达到一目了然地了解知识体系的结构、层次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太多、太杂,学生记忆、理解困难[2];采用概念图来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使用概念图可以梳理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呈现整体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可以改变传统的条目罗列展示教学内容的线性方式,完整呈现知识网络,有效展示师生思维过程,利于课堂互动、交流、合作,例如图1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关于应激障碍知识的概念图。在评价活动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程度等[3]。概念图是对教师和学生均有帮助的有效策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快会体验到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精致的加工。无论是预习、复习,还是探究、讨论、汇报、展示,甚至是考试,都可以显示其独特的作用,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4]。
3.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培养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正确面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康复心理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影响,高校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不合理现象;面对大班额学生,教师指导实验、参观、见习、实习的精力不足,往往使之流于形式。今后,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把实践教学放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教学质量。实验课可以在实验室开展心理测量,训练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通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心理咨询技能;见习、实习中,对学生临床接触的个案进行分析,做耐心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在实验、见习、实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做小课题,写科研论文,促使学生逐步发展临床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随着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的飞速发展,对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及时把先进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呈现于教材中、课堂教学中,结合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才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心理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那么,在《康复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周春玲,宋远航.大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2):98-99
[2]苏程,刘军.浅谈康复心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58-259
[3]孔亚峰.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5):41-44
[4]李晓慧,董彦莉,周平平.基于概念图策略的教学研究――以高等农业院校化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2010,38(23):12853-12854
作者简介:
郭爱鸽(1966-),女,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康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关康复心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护理毕业论文
3.心理护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