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
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愿望,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篇一
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
[摘要]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是历史统一的,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开辟了新天地,离开民族复兴单纯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会遭遇问题,而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民族复兴也必定难以完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社会主义 民族复兴 统一
60年前,新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之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的民族复兴。
60年来,民族复兴以强劲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形成新中国经济的主线;社会主义以科学理论引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形成新中国经济的主题。围绕着对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追求,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把控,上演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实践证明,两者结合得好,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两者结合得不好,经济就停滞,社会就倒退。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一命题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为了民族复兴,我们找到了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实践社会主义是为了民族复兴,只有民族复兴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本文仅从这两个概念出发,就建国以来的历史作大概的梳理。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开辟了新天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实现民族复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求得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几代仁人志士都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上下求索,最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的新天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所带来的强大动力,促使我们党在战争结束后立即展开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工作,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1952年基本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创造性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中国建国初的实践第一次证明了把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巨大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片面强调社会主义、淡化民族复兴的教训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动力,使党一直坚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八大正确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随后,不断克服经济困难,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宏伟任务。但是,随着我们对形势出现误判,“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重”,使得我们的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
十年动乱,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最为深刻的教训就是淡化了民族复兴。离开了民族复兴,单纯地讲社会主义,不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开了国情、离开了实际,而且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开始走向片面和极端,如政治上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提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等等,使得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这段惨痛教训告诉人们,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结合得好,经济社会就发展,综合国力就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就前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深化。而离开民族复兴单纯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大业就会出现延误,经济社会就会出现问题甚至是灾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经济发展――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融合的新道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这30年伟大历程,把已经淡化了的民族复兴,又重新加以强化,并且和社会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在不断激发民族复兴这一巨大潜在动力。30年的改革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两者融合的巨大威力:我们党牢牢把握我国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的基本国情,从这个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牢牢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创新,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资源的投放、政策的引导更加关注民生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引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宏图伟业,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重新激发民族复兴动力的同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贯穿改革开放整个进程的主题。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其本身就包括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再次证明了两者有机融合的生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始终把握民族复兴大业的方向――淡化社会主义的潜在危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节节胜利,开辟了新道路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只讲民族复兴,不讲社会主义,有意无意地淡化社会主义。这种思潮的存在和扩大,严重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民族复兴必须要有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和制度基础,这涉及国际国内复杂的因素。历史已经有过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60年的发展,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质。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不但决定着社会的整体生产关系,也规范着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把握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克服危机的根本保证,当下我国克服金融危机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人民,民族复兴事业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所共享。而如果淡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由少数人、少数阶层所占有,就会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盛行,就会使整个经济社会失去方向,就背离了人民的利益,就背离了我们党的宗旨,就会动摇我们党执政的基础。离开社会主义,民族复兴必定难以完成。
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合一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新中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同时吸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面对挑战所取得的共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使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进入合二而一的新境界。发展,无疑是民族复兴的根本要求。而为谁而发展、依靠谁来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的道路和目标是什么等这些问题,都是由社会主义所规定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容恰恰回答了这些问题,把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合二而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人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发展,只要离开人的视角,必然走入歧途,必然是不科学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而且,只有社会主义的制度才能确保其实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统筹兼顾不但是科学发展的方法论,而且是一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特有的领导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兼顾的方法,不但继承了过去成功的经验,而且通过机制创新,又找到了新的运用方式。统筹兼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
科学发展,既是民族复兴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的规定。以民族复兴的主线和社会主义的主题回顾新中国60年历程,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离开民族复兴大业,任何偏离都会带来我们本不愿意看到的损失和灾难;民族复兴大业也须臾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任何偏离都会违背初衷,事与愿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主线与主题有机融合的伟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在其指引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社会主义也一定会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