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2)
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篇二
中华民族复兴标准论
【摘要】目前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华民族达到“兴”的标准有多个,其中的重要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标准是中华民族素质的现代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腐败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顺利领导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
【关键词】中华民族;复兴;复兴标准
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愿望,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必将得到实现!”[1]目前,中国步入共和国建立以来全面大发展的时期,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已现。民族复兴一词,不仅在中国政府的执政纲领中屡屡出现,而且在中国政府的宣传中广泛存在,并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口号之一和奋斗目标。对于民族复兴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多种媒体和报刊中都有所体现。笔者不揣浅陋,在此谈谈自己对中华民族复兴标准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兴”的历史内涵及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标准
所谓复兴,即再兴。说明历史上有过“兴”,只是后来衰落了,失去了“兴”。兴,“起也”(《尔雅•释言》),就是兴起。由此而引申有兴旺、昌盛之意。复兴,即一个昌盛时代衰落之后的再次兴盛。《史记•殷本纪》载:“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殷复兴,诸侯归之。”[2]这是复兴一词作为国家再次兴盛意义较早的出处。当然复兴也可指中兴,如西汉的昭宣中兴、东汉的光武中兴。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万般欺凌,痛苦地奋斗了百年,方获得民族独立。因此,复兴一说,也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所说复兴的基本含义,当指中国恢复到如同中国古代盛世之时,在国际上的强国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最值得称道的是汉唐盛世,此外还有康乾盛世。因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可称道的就是这三个朝代。事实上,这三个朝代,也不是始终兴盛。汉代盛世从文、景皇帝奠基,到武帝完成,前后百年左右;唐代盛世从太宗到玄宗开元年间,50年左右;清代盛世从康熙到乾隆,百年左右。这三个朝代盛世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才上――这几个时代都是英雄辈出,政治型、经济型、军事型、学术型、道德型人才一时俱起,同时出现了伟大的帝王,并在伟大帝王的领导下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政治制度上――这几个时代制度富有活力,运行较为正常,保障了国家政策的上通下达。经济上――这些领导集团多能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尤其是社会广大下层人民的利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全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保障,全国上下凝聚力空前加强。文化上――这几个时代文化发达,出现了大批文化隽秀,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综合国力上――这几个时代综合力量强大,疆域面积达到中国最大限度,在世界上的地位甚高,能有效地打击异族的侵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能有效抗击自然灾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中国目前要复兴,其主要的标准至少要与中国古代以上数条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世界上,至少国家的实力当处于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之列,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文化文明都要处于世界前列,才算复兴。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不只是本民族的自我承认,而且也要得到国际的认同。目前中国的发展,只是已“增近了国际认知与认同”。[3]
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的标准,虽然与上述中华民族的盛世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较大区别。原因在于:
第一,中华民族过去的盛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君主专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是汉唐制度的复制,而只能是建立在工业文明时代民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第二,近现代国家观念已与原来的国家观念有较大的区别。国家的地理位置已十分明确,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国土上已不可能达到汉唐盛世时的疆域面积,在国际中也不能有唯我独大的情感,而只能适应世界的大势。第三,20世纪人类社会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民主与科学观念的建立,拥有民主与科学观念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粹,也成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因此,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准,也就不能只是恢复到汉唐或康乾盛世的标准(当然,国力恢复到汉唐、康乾时代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还应有更高的标准。这些更高的标准主要有:
政治上――高度科学化与民主化,民主制度化的决策成为社会政治的主导。战略上――教育立国、科技兴国成为国家最为重要的国策,中国必须成为科技大国、强国。经济上――全民生活达到小康以上的标准,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高涨;综合国力上,位于世界前列甚至于第一。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吸收世界上其他任何可吸收的优秀文化,从而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完成现代化进程。民族素质上――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位于世界其他民族前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基本具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认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历史复兴的一个起点”。[4]事实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已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已经具备了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在毛泽东时代,中华民族虽然取得了民族革命的胜利,但还面临众多的国际国内问题,对民族复兴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作为直接的执政纲领,在毛泽东时代并没有提出来。在邓小平时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因此,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民族复兴被正式写进了国策之中,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精神武器。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已基本具备: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目前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人物执政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农民土地税的废除等一系列利国利民政策的推行,表明中国政府理政能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中国教育发展迅猛,人才储备潜力甚大。人口众多的中国,为人才出现准备了条件。虽然目前还缺少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但中国科技的进步大势是任何他国势力阻挡不了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中国政治的稳定源于改革的成功。中国改革的成功让社会上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这是中国政治稳定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经济的稳步增长让政府可以大胆地改良社会下层的生活条件,从而使得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中华民族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中国的大学已从精英教育快速转化为大众教育,中华民族的素质全面提高的速率正在加快,千百万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国各个领域,虽然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但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中华民族具有极高的创新潜力。中华民族肯于吃苦,刚健有为,自尊自信,热爱祖国。这些优点是举世公认的,并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由此而产生的中国文化便具有了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5]等功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也有不利的条件,主要有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政治改革进程缓慢、国外敌对力量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文化是民族之魂。“如果一个民族丧失其文化特点,它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单独民族而存在”[6]。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而非泛义的文化)随中国近代的落后而衰落。因此,与中华民族需要复兴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复兴,而且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十四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简单成长,而只能是与马克思主义、以及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中华民族历来是以文化分而非以种族分。陈寅恪说:“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凡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7]。在古代,认同儒家文化者,即被视为我中华民族。在世界发展史中,文化是一种民族心理认同的最为重要的成分。没有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就没有持久强盛的根基。中国历史周边的一些民族如匈奴等,虽然一时都建立过强大的国家,但最终都灭亡于无形之中,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系统和比较完善的文化支撑。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对抗成为国家之间对抗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其本质就在于宣扬西方基督教文化优越于儒家等其他世界文化,从而为美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奠定理论根基并摇旗呐喊。他声称:“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西文文化普世信念形成了挑战”[8]。他的目的不过是渴望西方文化可以继续独霸世界而已。可见,文化复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何等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是吸收了中国本土的道、法等家的文化、并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杂糅性的文化。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吸纳力和再生力,少有排他性,而多有融合性,“以和为贵”[9],与中华民族系多个民族的融合相一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复兴的前提之一。在目前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优点十分突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但是,缺点也十分突出。如代表现代文明的两大标志之一的民主制度一直没有完全在文化心理中形成共识,并积淀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通过杂糅世界其他优秀文化,而重新塑造的过程。亦即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因为“现代化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10]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文化相结合,相吸纳,并最终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文化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实质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结合。反过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方能吸进新鲜血液,重新焕发起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完成的最大任务,是必须吸纳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并使之渗入民族心理之中。只有吸纳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可能实现了复兴。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完全吸纳了世界其他民族优秀且先进的文化,使之融合成本民族的新文化,方才达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即实现了文化的复兴。
四、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标准是中华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民族素质包括文化知识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中华民族要复兴,就需要全面提升民族素质。显然,教育是提升中化民族文化素质最为重要的举措。除了文化素质的提升之外,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也应当得到提升。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是自信心与自尊自强精神的强大。道德素质主要表现为团结、友善、慈爱、忠诚等人类共有优良品质的拥有,遵纪守法习惯的培养等。这些素质,是现代人所必备的重要标准。因此,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即知识文化、心理、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标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显然,中华民族素质的现代化,要如胡适所说,是“选择性的现代化”[11],而非全盘西化或全盘中化。中华民族只有选择人类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并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整个民族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方才实现本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12]。从民族复兴的目标出发,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地奋斗,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建设和完善各种制度,向民族复兴之路前进。
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来自于中国内部的种种矛盾阻碍或迟滞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速度。这种矛盾甚多,如经济中的民生问题,教育中的现代化问题,民族中的极少数分裂主义问题,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官僚的腐败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破坏了民心的走向,破坏了中化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凝聚力。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现复兴,必须大力改革政治体制,以服从民族复兴的需要。没有政治体制的科学化民主化,也就谈不上现代意义的民族复兴,毕竟,宪政“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要求”[13]。
第二,目前中国正面对来自世界上超级大国的严重威胁。中国在世界上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威胁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中华文化的打击最为突出。从情人节到万圣诞节等在中国的兴盛,可知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影响之大。而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其价值观的战略步骤愈来愈紧。因此,中华民族要复兴,效率是极为重要的。政府必须用最短的时间,一方面在经济上、科技上把中国打造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最高利益,从而免受外来的干涉或侵略;另一方面,要迅速地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全面复兴,并以此武装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广大青年。因为,正如胡锦涛2007年五四青年节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 [14]。唯此,方可抗衡西方大国的严重威胁。
总之,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达到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素质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标准。中华民族全面的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与必然行为,也只有如此,方能实现全民族的真正复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公报[J]北京:国务院,2001.31,P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P99―100.
[3]徐坚.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认同[J] 北京:红旗,2009.3, P3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五四运动: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沙健孙教授方谈录[J]北京:高校理论战线,2009.2,P1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95―398.
[6](苏)尼•切博克萨罗夫、伊•切博克萨罗娃.民族•种族•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P2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P16.
[8]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P35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P21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俞思念.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8.5,P14.
[11]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M]合肥:黄山书社,2007,P374.
[12]季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J]武汉:学习与实践,2009.9,P51.
[13]陈弘毅.宪政:中华民族复兴的要求[J]北京:炎黄春秋,2009.1,P3.
[14]胡锦涛:中华民族复兴光明前景需青年奋力开创[J]吉林:青年教师,2007.5,P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我与民族复兴学术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