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陪孩子、陪家人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开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饱含文化韵味的节日里,端午节陪孩子、陪家人,父母请记得带孩子做这些和端午有关的事情哦~~
说一说端午节的来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也有人说是纪念直言纳谏的伍子胥,还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孝义感天动地的曹娥,但纪念屈原之说流传更广,也更加深入人心。
端午节的传说与历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现在流行的端午节来历,是源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其实端午节的起源不仅可以追溯到三代时的禊礼,甚至是更古老的先民生殖习俗,比我们想象得要早得多。
端午节在文化长河中先后融合了孝女曹娥的传说,介子推的传说,黄巢的传说等故事。端午节的日子也与古代的寒食节、夏日、清明节等结合。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纪念屈原之说,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让父母孩子了解的习俗:
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请龙、祭神,之后是游龙和收龙。其中游龙就是正式的比赛,非常激烈和热闹。
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雄黄点额:节日一早,妈妈们給孩子耳朵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王”似虎的额纹,虎是兽中之王,据说这样可以镇邪,保命长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避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有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出没,要想方法预防五毒之害,因此会在屋中贴五毒图,衣饰上绣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表达驱赶五毒的。
挂端午三友: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古时候的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挂在门上,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艾、菖蒲和蒜都有杀菌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放纸鸢: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做成鸢的形状,趁着风势放上天空,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沐兰汤: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因此很多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最早的兰汤是用有香气的佩兰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煮成药水洗浴。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斗百草:远古先民劳动闲暇以斗草为娱乐。收获的时候还举行斗草比赛。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说得多的就赢了。小孩子用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的算输。
和爸妈孩子做端午节日的文化庆祝
传统节日总是与美食相伴,各地特色的传统食物让人耳目一新。带孩子品尝传统食物,用跟祖先最共通的方式体验节日文化的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吃粽子:端午节食粽是古老的习俗。粽子的形状很多,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还有龙船形状的。粽子的风味各地不同,一般有糯米加绿豆、红豆、咸蛋、腊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吃五黄: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也有用黄豆替代咸鸭蛋。因此,江南人称农历五月为“五黄月”。
吃滚(蛋):端午节有吃滚的风俗,滚就是鸡鸭鹅的蛋,用茶叶、盐水、大蒜、艾叶煮熟,就是端午节的风味佳肴。端午早餐吃大蒜、鸡蛋、烙油馍,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软糯香甜的打糕老人孩子都爱吃,大家一起打糕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吃煎堆:煎堆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端午吃煎堆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喝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雄黄酒有毒性,小朋友尽量不要喝。
节日活动&玩味
包粽子:准备粽叶、江米、麻绳、绿豆等,跟大人学包粽子。做香包:准备各色碎布、香草、针线和剪刀,在家长的指导下缝制香包。编五彩手环:准备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编织成漂亮的手环。制凉茶:端午去郊外山野采车前草、薄荷等草药,也可以去药店购买菊花、甘草、菊花等,熬凉茶喝。雄黄点额: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王”似虎的额纹,虎是兽中之王,据说这样可以镇邪,保命长生。放风筝:借着端午节“放殃”,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并开心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