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不论是古代宗师还是现代拳家,练拳非一蹴而就。都是需要长期的学习领悟,假以时日得以学成。太极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学中要求的立身中正是每位初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太极拳的特点中的稳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欢迎阅读!

  简述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许多初学者在练拳时会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这几乎是所有初学者都有的,这属于正常现象,那么,怎样学好立身中生呢?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诸身法要领中的纲领

  立身中正的功夫保障了太极拳十三势“掤 、捋、挤、按、采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定”。“立身”不是人的某个姿式、动作、造型,而是一种行为,是指练太极拳时,如何处理协调好意形诸方面的矛盾冲突。

  比如“虚领顶劲”与“松腰沉胯”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再比如“气宜鼓荡”与“神宜内敛” 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太极拳中所讲的“中正”内涵是指身体内部的对称、平衡、沉稳,非简单的形态之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身中正其实就是要求保持身体平衡,身体平衡首先要练好足下的力量,这样才能保持上身平衡。

  不要小看其中的“平衡”,比如恩师林墨根先生传授的“垂臀松肩”练法,“垂臀”是为了较好的松沉到脚底地面,而“松肩”就是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使拳势下盘更加稳固又有利于动作变化。

  实际上,“立身中正”的练法要正确协调形、气、劲、神之间的和谐统一,“立身须中正安舒”的内容,体现了练拳求“中”,其目的是为“八面支撑”服务。

  “中正”可分静态拳式和动态拳势

  立身中正在静态拳式的技术要求是下盘稳固,虚实分清。陈式太极拳十四世宗师陈长兴在武术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思是他平日练功习拳姿势端正,不偏不倚,落地有根,稳如泰山。

  太极拳的创立结合了阴阳学说,在太极拳拳理中无不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太极拳的产生将其相互依存。

  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是立身中正的动作。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他脚步丝毫不动。由此可见,身正脚稳是立身中正的实质,立身中正的最终目的是落地有根的稳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身中正在动态拳势的主要技术要求是虚实转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不失中定,关键是分清虚实的变换功夫。杨澄甫先师有一段精辟论述: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

  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是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有些练习国标竞赛套路的太极拳爱好者,你看他拳式外形立身中正,头平腰直,下肢站立也够规范,但你动一拇指推按,他身体就失重的站不稳了,这样的立身中正对太极拳有什么用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位美国吴学生谈到体悟立身中正时说:“立身中正是一种平衡,不是外形的中正,是身体不用拙力而形成的平衡与松而稳的状态。一个关节没练开的人的立身中正和一个关节筋脉都打通的人的立身中正外观不一定一样。不能削足适履。”

  还要知道的是:“中正”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技法的需要而变化,它也可随功夫的变化而变动。 国外有位太极名师在他的著作拳书里面说:“其实分内家拳和外家拳最好的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还是看形体,看人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也就是看屁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打拳时屁股突出的就是外家拳,屁股往里收的就是内家拳。”我看过几位有较好功夫的内家拳前辈的拳照,屁股明显突出,单以看屁股分出外家拳、内家拳的话,我认为这样断言不大实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望海远游”的新浪博客看到了一篇《杨澄甫宗师中晚年拳照对比》博文,该文说:“杨澄甫青年图片中只有上步七星有撅臀之嫌,我觉得可能是为出功夫,蹲身较低,身体前倾以维持重心所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仔细看,拳意很好,大有一抬手即将人放出之势。前倾、后坐均是太极拳应有之义。练时为了拉筋脉,一条线逼出内劲。打时为了争取空间、时间。

  前倾,则泰山压顶,后坐,则江中磐石

  太极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追求和练法,辩证的看待屁股突出的问题是较为客观的。 有些人只看练拳者的上身动作是否中正,如果看见了上身前俯或后仰、左歪或右斜的动作,就会认定是立身不中正了,这样的拳病是立身不中正,说法没错。

  但是这些人往往忽略了弓步时前腿膝盖超过脚尖、虚步时臀部超过脚跟、半马步时后腿三尖不同向等下肢动作立身不中正的拳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先不说这些拳病造成下盘不够稳又易失重,单说造成膝盖异常疼痛就很成问题,练拳时间长了就会损伤膝关节,膝盖疼痛了怎么跟拳经所说的“立身须中正安舒”对上号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何来“安舒”的感觉?膝盖不因动作异常受力过大才能“安舒”的行拳走架,腰部也要不因动作异常受力过大才能“安舒”的行拳走架。 同理,拳势劲道和劲力走向也是影响“安舒”的因素,比如能松腰松胯的劲力走身后就有“安舒”练拳的感觉。

  “立身中正”要求静态拳式和动态拳势做到虚领顶劲、松肩垂手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尾闾下垂、气沉丹田、开胯圆裆、扣足展膝(对应于马步和开立步)、松膝、松踝、舒趾等等。

  “中”要有恰到好处“适中”的技术内涵,“正”要有太极拳十三势中“定”的技术内涵。立身中正的关键在于沉顶对拔劲和精神留意于头顶之上,正是:“立身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立身中正两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阶段是练出沉顶对拔劲,不是先顶后沉,也不是一边顶一边沉,而是沉中有顶,颈、头松开往上领是在松沉的作用之下而带动的。先有松肩垂手、松腰塌胯的沉劲,后有虚灵顶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身上没有沉顶对拔劲的去谈“神贯顶”,那么这个“神贯顶”不是假东西就是有点玄。

  第二阶段是在沉顶对拔劲的基础之上,把和精神留意于头顶之上,心平气和劲顺的身势中正不偏,这样才是真的“神贯顶”。

  练习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1)提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

  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

  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

  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

  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

  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虚实分清

  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此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

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相关文章

1.论太极拳立身中正

2.太极拳习练中的意念

3.太极拳习练的规矩与方圆

4.太极拳“三竖四平”求中正

5.练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6.练太极拳培养气质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

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不论是古代宗师还是现代拳家,练拳非一蹴而就。都是需要长期的学习领悟,假以时日得以学成。太极拳教学中要求的立身中正是每位初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太极拳的特点中的稳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6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