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论之掤劲
掤劲是长期演练太极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产生的内劲形于外的一种劲别形式,也是在练拳第一阶段练精化气的结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论之掤劲。欢迎阅读!
太极论之掤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在演练时处处采用螺旋缠丝劲运动,走架时无论是顺缠、逆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平缠、立缠、正缠、侧缠百般缠绕,都是以腰为主宰的。在一动周身上下无不全动的原则之下,演练者在促使身肢放长的情况下,内气由内向外鼓荡于皮所产生的一种弹性劲为掤劲。掤劲在练拳或推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掤劲在推手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它在以腰脊为主宰的轴心作用下,左旋右转,并采取螺旋缠丝势的弧线走化,在推手中运用表现于外的触点为主掤点,主掤点是由内形于外来达到技击之目的。这些都属于掤劲的外在表现。
掤劲与放松、僵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练习太极拳和推手演练者必须弄懂的关键问题。掤劲又是练习推手的八门劲别之最,如果没有掤劲,周身的其他劲别就无所依存,练拳和推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掤劲是建立在放松基础上的,运动中只有周身关节、肌肉自然放松,由内形于外的掤劲才能自然畅通,鼓荡于皮。若松得不彻底,势必导致掤劲不足,这就是太极拳论中所说“一分柔一分刚”的道理。但柔不能全然无力,无力则为丢劲,丢掉中气就是“失掤”。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中气才能由内形于外,才能做到柔中寓刚。
此掤劲来源于内气,日积月累,愈练愈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活多变的浩然之气。僵劲则是僵直、硬化、紧张、呆板之笨劲、拙力。它是周身筋骨、骨肉僵直、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外劲,气易上浮,横气填胸。横气乃血脉之气,运动时转关不灵,不易变化,易受制于人,纯属刚猛、断续、阳多阴少的呆拙力。此劲犹如雨后洼水,有减无增,是不能采纳之气劲。望演练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体会,明辨丢与松、松与丢、掤与僵、僵与掤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明辩它们之间的关系,才不致于入歧途、走弯路,以致枉费工夫。正所谓:十年苦功无边际,辩识不清白费心。劲路正确最重要,积功神力扫千钧。
延伸阅读:
太极拳八劲之“掤”
掤劲是太极拳八劲之本源,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劲,一般把向上、向前、向外的劲称为掤劲。“掤”在八卦中属"坎中满"。为进攻之法,是向外的弹性劲。拳谱云:“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漂浮亦不难”。在做掤手发力时,意想命门穴去找前腿之胯旁的环跳穴。就好象是命门穴往环跳穴划了一横道(—),即上下虚,中盘实。实际就是腰胯之劲。意想掤手臂与腰胯相连,并意念远放,虽然向前撺(向前蹭步)但后足意念插在地下,此时的掤劲就非常充实。使用时要求圆转灵活,忌“滞板迟重”。拳谚云:“手从腰出,劲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劲大如雷霆”。特别是命门穴是肾区要位,肾在五行中属水性,在八卦中坎为水,所以掤劲也属水。因为水的特性是无孔不入,见缝就钻。水虽柔软,但能滴水穿石。如果肾坚则劲力淳厚,肾健才能骨坚。在练功时可不发力,做到缓慢松沉,达到慢而养的目的。这样当用时发力,就非常饱满坚实,攻击力很强的劲。歌诀曰:水容万物水为坎,手脊偶阴胸中满;设炉安鼎离火燃,坎离移位循周天。
在练掤手发的腰跨劲时,意想“腰中摧手走,踢打摔拿九拾九”。掤劲、是各劲之源,有了掤劲其它劲很快生成。这八种劲力中,都含有掤劲,这种掤手暗劲和弹劲都从腰间滋生。只有骨坚,才能骨髓满,骨髓满则内气腾然。
歌曰:穿袖掤手万物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孔不入劲不停;
调坎添离周天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内气腾然万法精。
掤劲向前为进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腰腿放松要干净;
肾球调转命门想,
命门阳陵合进攻;
真阳一动有生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阳饮水力无穷;
万劲之源是掤劲,
掤劲纯真万劲通。
看了“太极论之掤劲”文章的人还看了:
3.掤之浅悟
4.松出来的掤劲
7.练习太极拳之难
9.太极拳之技击作用
10.太极拳以静制动浅析
太极论之掤劲
上一篇:太极拳拳理要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