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学科的定位
武术学科的定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武术学是研究武术发展规律的科学。武术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人们对武术认识的不同形成了武术学科定位的差异。学科的定位直接决定学科研究的问题领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学科的定位。
1 武术学科的定位
1.1研究武术学科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不是人类发明的,是发现,是理解,是感悟。武术仅有“术”是不够的,武术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民族体育体系,它和大多数西洋体育单个项目练习有很大的不同。武术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有很多非西方体育价值系统所能包含的东西。武术所代表的不止是中国人体育运动的才智,而是古老博大的东方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武”所表达的人文精神。[3]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社会需要,还是武术本身的价值功能都赋予了武术新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武术回归文化的理念,必须研究民族的武术,必须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平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即传承与发展的平衡和武术的发展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武学”一词早就被学术界使用着。我们现在所说的“武学”,是指现代武术的学科体系。[3]关于“武学”的研究,也不是一个新的题目。从古至今,这个问题都以不同的形式被有意无意地关注着。
但是,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正如邱丕相等所说的“武术学科在其科学化演进的历程中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空洞现象”。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武术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丰富,引起了人们对武术在有关领域的应用进行重新审视。但“术”,不过是手段、方法、技能,而“学”是科学,是更高层的认识,是系统化了的理念,故古人以为“学近乎道”。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万事的普遍规律,是万物之母,是天地宇宙生发的根本和根据。那么可以看出,武术学即武术的“道”,是武术发展的规律和根本。研究武术学科,就是返本归真,使武术回归到本源上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立在科学的最髙端,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武术学科及其定位会给中国武术理论研究提供一些依据。武术已经处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需要拟定发展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程序来指引。然而武术基础理论的缺乏,再一次成为制约武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引导大家有序地进行研究。就像盖楼一样,没有基本框架,大家不知道砖放在哪里。或者说一棵大树,光有枝叶,没有树干支撑,没有营养,致使当前整个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很多人搞不清楚武术及其学科的本质以及研究的重点;不清楚武术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关系,出现“越位、偏位”的现象;武术学本科专业与毕业出路等也日益成为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中华武术及其学科的未来发展导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及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其成果也会对武术的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对武术定位的研究,以及武术学广义定位的建立,可以规范武术实践领域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从而保证在武术实践领域开展的是真正的武术工作,给决策者以参考和建议。其次,通过对武术学学科的本质、起源的分析,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可以使武术的研究和实践人员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基点,并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潜在的合作对象。再次,武术知识的构成与知识来源的研究会对武术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实际课程设置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领域的研究队伍的组成,科学合理的研究人员队伍会进一步影响到本领域的未来发展。
1.2武术学科的定位
武术学科是什么?怎样给武术学科定位?这恐怕会有不同的答案。如何理解对武术学科在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又是哪些因素导致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呢?一方面是由于这个问题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
1.2.1因武术“生活家园”的不同而不同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农耕文明,也使中国人形成了善于观天察地的独特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武术思维方式的全面性、内容多样性的特征。但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沟通交流少,从而形成了武术的多种流派和拳种。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应该是百家争鸣、兼容并包,但武术文化并非如此,从而导致对武术的认识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武术现在“生活的家园”来讲,武术学科在经历了高等教育武术专业孕育时期(1915-1932年)、高等教育专科武术专业建立与发展时期(1933-1957年)、高等教育本科武术专业的萌芽时期(1958-1962年)、高等教育本科武术专业建立与发展时期(1963-1997年)后,在1998年,武术专业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包括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武术学科成为体育学下属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一部分,相对其他传统体育,武术在学科建设中略微成熟。在理论上,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学科去研究,而武术只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这就造成了对武术认识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后果就是:武学与民族体育胡缠之势(民族体育≠武学,如象棋等);养生、健身、竞技(摔跤、散打、套路)等只是武学的不同表现模式;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只是制度,少了没有小学、中学的基础;平衡目的下的理念、原则和模式、制度、程序、措施没有形成线。因此,为了武术的发展,是为了文化的复兴,为了文化的复兴要建立武术学科体系,武术学的地位不仅仅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不给武术一个合适的位置、平台、空间,就不会很好的发展,应该有、能够有、必须有学科体系研究。
1.2.2因武术从业人员的背景与工作岗位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就武术而言,组成当前武术科学专业领域的人员仅仅来自武术实践,即使现在有了硕士、博士,人员组成也很单一、数量少,且关注焦点在技术层面的多一些。长期以来,受到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武术和体育一样,在世人眼中缺乏科学的理论与思想,甚至很多人认为,理论没有必要。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思想也大量根植于从事武术专业人员的理念之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武术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吸取很多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知识。因此,武术这个领域应该容纳从各个视角关注并试图改进武术实践活动的各方面人员。这些人中应有学者、管理者、爱好者、教育人员、传播人员、经济人员等等。他们的学科背景不同,因而关注武术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多方而的人关注武术领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并进行武术的实践,一方面会促进对武术的全面研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武术进行解释的变数。
这些不同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研究不成熟的过程中允许并需要百家争鸣。但与此同时,不同的认识或不同的研究出发点会导致研究结论的截然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错误的研究出发点会造成错误的结论,而让其他研究者、实践者、管理者、大多数人不知所解、不知所从,从而给武术发展带来伤害和阻碍。可见,对武术学科定位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定位武术学科呢?国家文化政策要求: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濒危文化遗产;[6]体育政策要求:努力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在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各武术、气功团体的管理,做好反封建迷信、反邪教侵害的工作。[7]根据武术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把武术作为单独的一门科学来研究,也就是提炼出武术学学科内在的理念、原则、方法体系,从而设计外显的各种模式、制度,程序和措施等。
2 武术学科建立所需条件
现在大部分关于学科建设都是为了学科而学科研究,纯理性思辨而思辨,没有感性的认识,没有实践的积淀。马克思认识论指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让武术学科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回归到武术应有的发展轨迹,不是就是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缘木求鱼。一般说来,“一门学问的产生,必定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方法、一定的理论及流派。
2.1研究对象的确立
所谓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研究过程所要认识的客体。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对象,这一对象包含着自己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某一现象有关领域特殊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武术本身并不是科学,就像人本身不是科学一样,而以人为研究对象便产生了关于人的各门科学。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不外三大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二者的“总和”哲学知识。任何体育学科都具有文化意义,但却没有任何学科会像武术学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武术那么大的文化包容量和负载能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武术是多元发展的综合学科,可以作为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因此武术的研究对象可以定为以我国武术及武术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
2.2武术学科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四要素为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因为“研究对象对于科学方法影响极大,它的特点规定和制约了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有什么样的研究对象就会形成相应于它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科学方法的多样性,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科学方法的统一性,客观世界的层次性决定了科学方法的层次性。”对于武术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往往要采用多种方法、不同的视角来进行。所以现有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可以运用或借鉴。结合武术的民族特点和技击特点,要使诸多的研究方法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武术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注重整体思维、注重和谐、注重技击特点的、辩证的现代科学综合研究方法。
2.3 —定的理论及流派
从武术已有的理论方面来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多为零散的记载,系统的文献较少,全面论述武术的资料则没有。近代已有了许多研究,涉及面甚广,虽缺少归纳整理,尚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这些成果已为论证武术学科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研究的基础。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武术与其他学科共性的理论,还要找出武术学科具有特性的理论。
3 武术学科的未来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术理论是科学地、系统地、概念化地描述各种武术现象的理性认识知识,它是人们认识武术现象的产物,并对武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它是多学科的融合。武术科学的研究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武术现象的认识过程。要使庞杂的武术理论建立学科的体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武术学的研究应有几个方面:武术学自身知识的研究,包括武术的概念、 功能、价值、分类等;武术学的有关分支理论研究;影响武术学发展的因素研究;武术学对其他学科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武术实践应用的研究与发展。武术学未来发展要研究的课题就将围绕这些方面研究的缺乏或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形成的。
武术的形成、发展历史很长,武术学科发展经历了学科前时期、学科的萌芽时期、学科起步时期、学科的科学规划与全面建设时期,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都是武术前辈们无私工作的结果。但是武术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武术学“本科”专业的出路问题、研究队伍的建设问题、武术及其学科的实践领域问题、武术学对自身知识研究的意识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未来的学科发展有什么样的对策呢?武术学科主要提供跟武术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培养武术学的专门人才,从而大面积地改进武术的实践。武术学科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发展学科,就应该加强对武术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就应该注重资源的整和重组及人才的培养,使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成果。
大家说“中华武术历史绵延数千年,有着博大精深、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精深的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体育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为什么武术没有得到世界、乃至中国人的承认和认可,武术人有责任,有义务清除蒙在瑰宝上的灰尘,还瑰宝的本来面目。有人提出“武术丢失的东两到底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丢失了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我们需要踏踏实实的从基础理论开始弄清楚武术到底是什么,从而搞清楚武术学到底研究什么,究竞如何科学定位武术及其学科。用学科体系的框去装各种问题,以创新精神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顺应文化复兴、符合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近的,就是要找回我们失落了的“武道”精神,让武术走出浅薄化和神秘主义的怪圈,重塑形态,再造尊严。同时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武术学科的建立也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对武术学科的研究是任重道远的,是需要从这些不成熟的探索而逐渐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