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语文文言虚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

  (一)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罔不因势象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⑧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⑾燕王欲结于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⑿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2、唯求则非邦也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蹇叔之子与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答案

  (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依照,根据”;3-4“依靠,凭借”;5-6“趁着,趁此”;7.“通过,经由”;8-9“因为,由于”;10-11“于是,就;因而”;12.“原因,缘由,机缘”;13.“根据”;14.“沿袭”;15.“继续,接着”。

  二、CE(A.于是,就;B.趁机;C.于是,就;D.凭借;E.于是,就;F.通过。)

  三、1.介词,可译为“根据”;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4.介词,可译为“趁着”;5.连词,可译为“于是”;6.介词,可译为“凭借”;7.介词,可译为“经由”;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

  (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在,从,到”;3-4“在……方面,从……中”;5.“由于”;6-7 “向,对,对于”;8-9“被”;10-11“与,跟,同”;12.“比”。

  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1. 助词,动词词头;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 介词,可译为“到”;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向”;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9. 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

  (三)

  一、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1.动词,可译为“赞许”;2.动词,可译为“给予”;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介词,可译为“和”;5.动词,可译为“对付”;6.动词,可译为“参与”;7.动词,可译为“结交”;8.动词,可译为“帮助”;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年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详解

2.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

3.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年真题

4.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步骤

5.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

6.2017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7.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必备常识

271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