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夏季养生知识
夏季酷暑难耐,人们容易多发疾病。中老年人得掌握一些养生知识才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告诉你中老年夏季养生知识,欢迎参阅
中老年夏季养生知识
1、夏季天气炎热,一大早就气温高,一些老人为了防止锻炼后满身大汗,往往天未亮即早早起床,摸黑锻炼。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脑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往往容易在黎明十分突发严重病症,如果在摸黑晨练过程中出现意外,很可能无人发现,无法得到及时抢救而丧命。因此,若实在无法抵挡住高温,最好放弃夏季晨练,或者摸黑锻炼要有伴。
2、要保持对生活饱满的热情与心态,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诸多的生活情趣,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
3、上午6时至9时环境污染最严重,而且老年人早晨基础血压高,剧烈运动对身体很不利。锻炼最好应改在下午,即使是晨练,也应找个空气好一点的地方,做做操、打打太极拳等。
4、大量喝水清肠胃不可取。夏天人体消耗的能量大,不但要保证正常的食物摄入,甚至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食量,否则人体容易出现头晕肢体乏力等情况,对于低血压低血糖的老人来说,这很危险。此外,当人体摄入食物量很少,甚至长时间不进食,大量地喝水,会导致肠胃消化自身,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肠胃病,如果本身就有肠胃病,很容易导致肠胃穿孔。
5、有过手脚骨折或是风湿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容易在水中抽筋,因此,万不可单独下水游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对于有风湿和关节炎的老年人,也不适宜早晚长时间泡在凉水里,否则关节炎可能加重。
6、高盐有害健康,过度低盐也同样危害健康,盐分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缺乏,引起老人食欲不振,肢体乏力,以及其他病症。夏天人体冒汗量大,随汗液排出的盐分也大,因此,夏季不但不能过度低盐饮食,还要视情况适当增加盐分摄入。
7、一些人出于孝敬长辈,看到中老年人消瘦了,就认为营养不良,往往会大鱼大肉补药补品一股脑给老人进补。如果确实是营养不良,那应该补,但也得适量进补,长期进补过剩可能会带来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如果是严重高血压患者,进补不当很可能导致患者脑出血,严重的可能偏瘫,甚至是脑溢血丧命。
8、患有肠胃病或是有既往肠胃病病史的中老年人,以及肝脾及肠胃功能弱的老人,万不可长期或是大量食用凉茶、冰冻饮料、西瓜等丰水水果,否则可能导致拉肚子,严重可能加剧肠胃病情或是重新诱发肠胃病,尤其是那些添加了各种促长催熟剂的西瓜,很可能导致老年人严重腹泻。
9、一要多喝清凉解暑的饮品,如淡盐水、绿豆水、酸梅汤、菊花茶等,以补充因身体出汗造成的消耗,但不要贪食冷饮。
10、要常吃凉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瓜、豆芽、银耳、香蕉等,以增强体内抗毒能力,减少暑气及热毒对人体的伤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要讲究营养,夏季老年人需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粗纤维食物,如瘦肉、牛奶、豆浆、蛋品、豆腐等,以补充人体消耗。
12、夏季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奔走。
13、居室内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内经常洒些清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既降温又能调节湿度。
14、使用空调降温时,勿使室内外温差太大,否则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和干燥综合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夏季宜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穿衣宜选择轻、薄的棉纺织品。
16、夏季在人体主心、脾,故心、脾气自然旺于夏季,而热、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两脏,使心、小肠、脾、胃的功能失职,故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可选用阴郄、丰隆、三阴交、梁丘、足三里、后溪,肾俞,命门,关元,百会,劳宫,合谷,天枢,上巨虚,膈俞、脾俞等穴进行按摩。
17、与年富力强的中年相比,进入晚年的人在体力上往往已无法完成许多事情,因此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此外,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渐渐出现越来越吃力的情况。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感到生活上的压力,而压力将会对已经开始老化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自我减压非常重要。
老人夏天饮食原则
1、注意饮食的节律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天定点吃饭,不要有上顿没下顿的吃,这样肠胃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工作什么时候该休息,肠胃的运动也就更具有节律性,食物才能更好的消化。
2、少食多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顿吃的量少一些,半饱即可,等到饿的时候再吃,不过不是吃饭点,补充的食物要容易消化,量控制的要更少,否则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节律性,等到你真正吃饭的时候它就不消化了。
3、多补充水分
饭菜准备每天至少一个烫菜,这可以帮助老年人补充水分,还可以促进消化。但是饭后两个小时内要少喝水,否则会稀释消化液,造成消化不良。
4、切忌暴饮暴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禁不起暴饮暴食这样的折腾,连续的暴饮暴食会造成肠胃疾病。防止自己暴饮暴食的好方法就是细嚼慢咽,延长自己的吃饭的时间,这样你的消化系统没有吃进多少东西就会感觉饱了。
了解了老人夏季如何养生,小编提醒您,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