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篇:刺要论(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LS01——《九针十二原第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01—D0201→Q0201、Q0206→Q0216‖→‖LS05—Q0125‖→‖SW50‖迁移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所迁与《九针十二原》前后文意不属,与《九针论》主题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甲乙》将LS01-D0201→Q0201置于卷三第二十四《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篇首,后接LS02-Q0101句,独立成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类经》将LS01-D0201→Q0201置于八卷十四《井荥腧经合数》;将LS01-Q0206→Q0213置于八卷十五《十二原》,接于八卷十六《五脏五腧,六腑六腧》(即《灵枢.本输》LS02-D0101→Q0112)之前,张景岳对两部份关联之处置,甚是;
4、 《太素》将LS01-D0201→Q0201置于卷第二十五《九针要道》,接于《灵枢.九针十二原》LS01-Q0108之后;将LS01-Q0206→Q0216单列于卷第二十一《诸原所生》。杨上善针刺要道之归类,甚是,从之;
5、 本节实为五脏六腑井、荥、输、原、经、合十二原穴概论,与后文十二经终始要道关联密切,且被后文详解。迁入本位,与《刺要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LS01—Q0109‖→‖LS09—C0115‖→‖SW50‖迁移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所论“刺之道”,与《九针十二原》前后文意不属,窜简,当迁出;
2、 所论“刺之道”、“气至”、“气不至”,与《终始》之论关联密切,且与《刺要论》主题相符。镶嵌于此,作为正论,前应《终始》LS09-C0115“凡刺之道”,后接《终始》LS09—C0116 “气至而有效”之解论, 前后呼应,义理相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0201五脏六腑所出之处:《灵枢悬解》卷一《九针十二原》注:“五脏六腑所出之处,脏腑之气之所出,通于经络之处也。”
Q0201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悬解.九针十二原》作“腧”;
2、《太素.九针要道》作“输”,从之;五脏六腑腧穴众多,本节所言脉之出、溜、注、行等输穴,皆具指五脏六腑之井、荥、输、(原)、经、合中输位穴。
Q0201经脉十二,络脉十五:见《经络论》、《经脉》LS10—D0417之具体论述。
Q0201皆在五腧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太素.九针要道》作“皆有五腧也。”
2、《灵枢悬解》卷一《九针十二原》注:“二十七气之所行,皆在此五腧,五腧者,经络之源也。”
Q0206四关:
1、《太素.诸原所生》注:“四关,四支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灵枢悬解》卷一《九针十二原》注:“四关,关节。”从之。即两肘、两膝四个关节。
Q0206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1、《太素.诸原所生》作“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者也。”
2、《广雅》:“禀,予也”、《说文》:“禀,赐谷也。”本义:给予谷物;三百六十五节,即三百六十五穴;气,谷之精气;味,五味;之所以,作为原因(是因为)之解。全句即十二原穴,是五脏供奉三百六十五穴精气、五味之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Q0206各有所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内经校释》、姚春鹏均译作:“各有所属的内脏。”
2、《灵枢悬解》卷一《九针十二原》注:“义见《本输》。”
Q0206害:《说文》:“害,伤也。”
Q0212膏之原、肓之原:
1、 张隐庵注:“膏者,脏腑之膏膜。肓者,肠胃之膜原也。”
2、 《太素.诸原所生》“膏之原”作“鬲之原”;
3、 《左传.成公十年》云:“居肓之上膏之下。”(注:“鬲也”按:心下膏,膏下肓,肓下鬲。”)、“膏之下”注:“心下为肓。”
4、 《说文》:“膏,肥也”;《说文》:“肓,心下鬲上也。”
Q0212鸠尾、脖胦:
1、 姚春鹏注:“任脉的气海穴。”
2、 《内经校释》注:“指气海而言。又,丹波元简曰:‘《玉篇》:‘脖胦,脐也’。犹天枢即脐,而其穴则在挟脐两旁各一寸’。”丹氏所言与《黄帝内经》“脖胦一”相悖,录以奉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灵枢悬解》卷一《九针十二原》注:“鸠尾,蔽心骨上穴;脖胦即气海,在脐上半寸,皆任脉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Q0216或言久疾……未得其术也:本句看似与《黄帝内经》治未病观点相左,却完全正确!但需注意:本句尽言久疾之可治,非言不治之症。“疾”、“病”二字之异,理解不同,结论相去万里!久疾者,病程久、慢性病之类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