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
有趣的是,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与四大美女挂上钩的佳肴也有很多很多。什么西施故里的“西施舌、”西安的“贵妃鸡、”西北的“昭君皮”和河南的“貂蝉豆腐”等等。伴随着悠久的饮食文化而产生出来的多采多姿的饮食传说,今天成了饮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美女和佳肴,让人心旷神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西施舌的传说饮食文化
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在今天苏州十中附近的带城桥河内。所以带城桥又称为“袋沉桥”。她的尸体后来飘到了太湖三山岛,又从太湖飘到了海里。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这是个多么艳丽的名字!“西施舌”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个品种,属瓣鳃软体动物,双壳贝类。它肉质软嫩、汆、炒、拌、炖,其鲜美的味道都令人难忘。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其制作方法: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糯米粉为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特色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餐,还有一道以海鲜贝类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汤类,也被子赐以“西施舌”的美名,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厨师给他做了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可见此菜美味非同凡响。
这道汤菜,汤汁腻滑,品质爽滑,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西施与莲心羹的饮食传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传在范蠡送西施去吴国那年,行行复行行,谁知走到嘉兴南湖,西施突然脸色苍白,心痛如绞,捂住胸口痛苦地说:“范大夫,我的心痛病又犯了!” 体质柔弱的西施竟病倒了,龙船只好在这里停泊。范蠡很着急,一面传医诊治,一边煎汤送药,不敢怠慢。西施住下养病,范蠡虽身为越国相国,对西施却是百般体贴,亲自给她请医治病,煎药送汤,精心服侍,寸步不离。只是西施不但没能药到病除,病势反而一天天加重起来。范蠡愁得坐立不安,茶饭不香。
一转眼就是三个月。西施病体仍未复原,范蠡心里十分焦急。这时,忽见一个丫头采来几支莲蓬,急匆匆地走来说:“范相国,我买些鲜莲子给西施姑娘尝新,听说莲子对心痛病有好处的。”范蠡大喜过望,立即剥了莲心给西施吃,西施尝了尝,觉得甘美可口,吃得津津有味。之后,西施告诉范蠡说:“我吃了鲜莲子后,心痛是好了些,只是还隐隐作痛哩!”范蠡想,既然莲子有些效果,何妨再去买些给西施姑娘吃呢。又有乡人来说,用莲子煮烂成羹,加上冰糖,常吃可以补脾养心,清热泻火,有利西施姑娘的病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范蠡依言来到鸳鸯湖边,只见满湖尽是婀娜多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莲花,丰硕肥大的莲蓬,红绿相映,可爱极了。姑娘们正驾着轻舟,在湖心采莲。范蠡招呼一位姑娘说:“请你卖些莲蓬。” 姑娘拿篙子一点,撑船过来,给他扎了一大捆,并说:“客官,这鲜莲子味道可美啦。它是鸳鸯湖名产,连神仙吃了也称赞。听我祖母说要是煮莲心羹吃,还能补心哩。”范蠡说:“真的吗?那我马上回去煮莲心羹给西施姑娘吃。”姑娘扑嗤一笑,说:“煮莲心羹要陈莲子的呀!” 范蠡听了如获至宝,就兴冲冲地进城买陈莲子去了。
回馆后,范蠡亲自给西施煮莲心羹了。一会儿,把一大碗清香扑鼻的莲心羹捧给西施,西施越吃越爱吃,还连连称赞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天,范蠡又来探望西施的病情,西施称谢道:“多劳范大夫操心,我吃了莲心羹,忽然心痛大有好转,真是灵丹妙药呀!” 范蠡听了颇有感触地说:“是呀,莲心,莲心,它连着西施姑娘爱越国的一片丹心哩!”于是范蠡每天早晚煮成冰糖莲心羹,让西施吃下去,果然不久便康复上路了。范蠡高兴地慨叹道: “冰糖莲心,连着西施姑娘爱国爱乡的玉洁冰心啊!”
从此,冰糖莲心羹便成了杭、嘉、湖和苏州民间一道著名甜点。每逢盛夏冬至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都要煮莲心羹吃,这已成了这一带的风俗习惯。
美女西施简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是浙江诸暨南五里的苎萝山下砍柴人的女儿。这山有东、西二村,多数都姓施,女子在西村,所以叫西施。据说她是范蠡的情人和恋人,她俩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吴地记》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嘉兴县南一百里处,有个亭子叫语儿亭。此亭颇有来历。勾践曾命令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范蠡把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然而,西施在路途上与范蠡私下结合,走了三年才到达吴国,当然途中她已生下了儿子。走到嘉兴县“语儿亭”时,她的儿子刚满周岁,而且会说话了,因此就为他取名为“语儿亭。”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有“沉鱼”之强力,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美女,是美丽的化身。她为了完成越国复仇大业,忍辱负重,以身许国,进吴宫委身于吴王夫差,终于协助越国灭吴。吴国灭亡后,有关西施的生死之谜,就如她的美丽一样叫人扑朔迷离,难以忘怀!也许美丽不应该就是个传说。
西施鱼的饮食传说
西施鱼即河豚。因羡其细嫩光洁,故称之。唐李商隐在《寄成都高苗二从事》一诗中,就提到过西施鱼之名。诗曰:“家近红藻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尘。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西施到吴国后,吴王夫差先在姑苏城建了一座“春宵宫”。宫内挖池塘,引活水,种荷花,还特意造了一条“青龙舟”。将大船装饰得富丽堂皇,和西施“日为水戏”。又在姑苏城西另建“馆娃阁”、“灵馆”等娱乐设施,专供美人表演歌舞。
相传西施最爱吃鱼,而吴国的国王也都有这个嗜好,有关吴王吃鱼的传说故事有很多,比如吴王阖闾的小女儿胜玉之死就与吃鱼有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盛产河豚,“搏死食河豚”也在民间蔚然成风。吴王夫差也喜欢吃河豚,尤其是河豚的精巢和肝脏。据说有一次,吴王夫差吃着美味的河豚精巢和肝脏,此物洁白丰腴,入口即化,真是美妙绝伦,他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道美味,突发感慨想起了美女西施,于是便将河豚的精巢称为“西施乳”,又将河豚肝脏称为“西施肝”。从此河豚又名为“西施鱼”了。
河豚虽然有剧毒,但其肉鲜美柔嫩无比。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记道:“河豚春初从海中来,吴人甚珍之,其脾尤腴美,俗名'西施乳'。然有毒,烹调失宜,能杀人。”苏州就有句俗语,叫做“拼死吃河豚。”河豚最毒的部分就是内脏,真不明白古人是如何吃的,真是胆大包天!
太湖银鱼的饮食传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湖银鱼是太湖三白之一,洁白如银,鲜嫩可口,闻名中外市场。人们都传说银鱼是孟姜女的身体变的;可在太湖三山岛,人们却说是美女西施被害死后,化成了条条银鱼,在娘家和夫家之间,即古时吴越相邻的太湖中游来游去。
相传西施是被愤怒的吴国百姓杀死的。吴国灭亡后,百姓们迁怒于西施,认为这个越国来的狐狸精勾引了吴王,导致吴国灭亡。于是,吴国百姓们就把西施绑了用船摇到南太湖中,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再在她身上绑了块大青石,然后推入湖中。这时刚好有一群小鱼游来,食了西施白嫩如雪的肉,就变成了一条条洁白的银鱼。如今,在太湖三山岛娘娘庙对出的太湖里有一方芦苇,芦苇中有一棵高大苍老的杨柳树,这块地方叫姑亭。都说西施水葬在此。也叫西施水葬台,这是人们出于对西施的同情,在这水里砌上大条青石,作水葬坟墓,并在湖边的三山岛行山脚下修筑庙宇称吴妃祠。诗人也可怜,同情,惋惜西施,为她作诗留念。唐朝李商隐有诗:“惆怅吴王宫外水,浊水独得葬西施。”清朝张大纯有诗:“三山岚影泛波光,石屋烟韶女装。莫是西施仙逝去,芳魂犹在云水乡。”
《东坡异物志》也有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也许是传说的不同,地点又在扬子江了。
还有一种传说,在石公山东太湖之滨有个明月坡,是个赏月的好地方,据说西施经常在夜里一个人在此赏月。西施每当一个人在此赏月时,就要想起家乡的亲人和自己的心上人越国大夫范蠡,眼泪就顺着脸颊流下,落在太湖水中。久而久之,美人的眼泪在太湖中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变成了一条条冰清玉洁的太湖银鱼。
西施豆腐羹的饮食传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传此菜乃是“西施遗风”, 西施原本是农家之女,在家靠“浣沙织布”度日,她不仅美艳过人、心灵手巧,而且擅长烹饪。西施用家乡的山粉调制的豆腐羹,鲜美汁浓,色泽诱人,可口异常,邻里竞相仿效,称之“西施豆腐”,这是西施当年在家侍奉爹娘的拿手菜品,后来慢慢地成了小辈尊敬长辈的一种孝心的象征食品。又传,西施“以身许国”的故事,在诸暨家喻户晓,历代乡亲为感西施“为国献身”的大义之举,每席必把“山粉豆腐”列为“上肴”,此风历经千年不变。诸暨农村,新媳妇入厨烧做的第一只菜肴,也就是这道“西施豆腐羹”。一来表明学西施敬长辈的孝心,二来也是新媳妇烹调手艺的表演菜。因此“西施豆腐羹”熬制得如何,往往是人们评说新媳妇治家才能的第一印象。当地民间俗谚就云:“熬得好豆腐羹,理得好三代账。”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西施有关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就象她的美丽一样,让人遐想,让人回味。
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
上一篇:关于宫廷菜的饮食文化
下一篇:中国的饮食材料介绍